何謂四智十方和右旋模式?

【問】: 何謂四智十方和右旋模式?

【答】:

四智是指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用世間言語表達就是東南西北,這種表達在經典中是非常普遍的,大乘經典中和方位相關的描述,都和四智有關。

行者進入四智認知世界的模式之後,就到淨土世間,而且是法界淨土;從智慧的角度說,就是到達自性地的根本智薩婆若海。所以真正進入四智模式的行者,也稱作法身大士。四智模式的特點就是依照智慧生起世間的行法,它是一種在智慧指導下的行為,與凡夫模式完全相反。

四智模式也稱作是右旋模式。在大乘經典中,說到右旋或者右繞的時候,表達的都是四智模式。

四智是自性地本有的入世間模式,每一種智的作用又可以無量微細。在這些微細的智慧中,都會具有這一種智的影子,這就是四天下的由來。

在早期的佛教系統中,所有的描述都是圍繞著四智展開的。在後來的大乘行法成熟階段,由四智又衍生出四種世間運用,這就有了八個方向。四種運用,用世間法表達就是四隅,即東北,東南,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衍生出來的用法。這樣,四智加上四用,就成為大乘行法中的體用八方。

大乘佛教密法中的八葉蓮花即從此出,中間一位是自性本體。本體顯用即成八方,密法壇城的各種表達皆從此化出。

八方體用的表達是以四智為先導的世間應用,為表達法界體性的圓滿,又有上和下兩個方向加進來,形成立體的法界表達。其中下方代表根本智的成就,上方代表法界整體圓滿的成就,上下兩方是本體的體和用圓滿。八方是世間的四體四用,八方模式是表達別教次第道成就,而上下兩方表達進入自性本體之後的圓滿成就。

十個方向代表着中心自性本體生起的法界應用,而每一個方向上的一個具體應用,又會依照十方的模式加以微細。這樣,如果中心是十個方向的應用,每個方向上又另外可以有十個方向的應用,合起來十個方向就會有一百個應用,這只是相對核心的十個應用的第一層圍繞。如果進入第二層呢,就是一千個應用,要是有無數多層,就會有無量多的微細法生起,從而層層無盡伸展到整個法界。

事實上,這種依照十十圍繞展開的模式,就是法界模式,也是《華嚴經》中描述自性地成就的模式。

十個方向表達著佛教大乘教義的整體理論,各各方向上的智慧和應用,再配合自性地生起的根本應用,形成微細的法義模式。

既然任何一個方向上的任何一個十方應用,都表達著和整個法界的成就完全一樣的結構,那麼十方中的任何一個應用,當然也就同時在法界中呈現出來,這與現代科學中的全息理論是完全一樣的。換句話講,一個念頭的生起也會同時在法界中完全呈現。每一個十方都可以是核心,也都可以做圍繞,這就形成了法界眾多相容相依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