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力與歡喜心的生起

【問】:

《無量壽經》裡面的十念、歡喜心、還有願力,它們之間有關係嗎?

【答】:

所謂的「十」,基本來講是指正知見力、正解行力能夠達到全面微細,完全沒有疏漏,叫做「十」。

「願力」是指能否積極地生起,能否主動地入一切法。我們現在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四智行法中,相對應的歡喜行、歡喜地都強調要積極地入一切法。對於修行者來說,就是在一切修法當中,一切正解行生起的時候,能夠帶給我們歡喜,這個歡喜力能夠帶動我們積極地入一切法。

在聲聞模式時,我們通常是每天早上發願,晚上回來又很疲憊,第二天還要再發願。這種願力,在凡夫地的時候,鼓勵自己修行是沒錯的,但是它有被動的成分在裡面。只有內在的歡喜力建立的時候,那個願力纔是真的。

所以我們在修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行法的調整。如果修行了五年、八年、十年,還有一種勞累感,沒有歡喜,沒有到達那種一天不讀經,就感覺到不舒服的行法階段;那就要調整自己的修法,要思考為什麼自己的歡喜行、歡喜地不能建立起來?

我們在講菩薩十二種住時介紹過,第一個是種性住,第二個勝解行住。行者只有依照勝解行,才會生起極歡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