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否道種智成就之後才會有佛法界現前?
【問】:
我們的心緣哪一個法界,哪個法界就現前,所以我們往生淨土,就是現前的一念心性,緣念在佛號上,佛的法界就會顯現。佛法界現前應該是一個圓滿的法界,所以應該是道種智成就之後才會有佛法界現前。這樣理解對嗎?是不是有很多錯謬?
【答】: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講一下「錯謬」這個詞。「錯謬」這類詞以後千萬不要再用。我們學習華嚴行法一定要知道,這些概念對我們都是有力量的。如果總是講「我這個想法是有錯謬的」,那您永遠也不會正確。我們常常會聽行者講,我智慧淺薄、業障深重等,這些都不要講,這是一種咒願力。因為任何一個有識別性的語言,只要你能聽懂,它對你就是有影響的。我們可以說,這樣想是不是能夠和諸佛菩薩相應?是不是還有盲點?我們怎樣把它挖掘出來就可以了。
後面說到十方佛法界是道種智成就之後才現前的,這個沒錯。我們剛才也提到,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都是在有法世間建立的。比方說無量壽經《法藏因地品》,如果仔細去看,就是從世間自在王如來,世饒王到法藏比丘、再到成就極樂世界,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世間自在王如來【宣說兩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第二個階段就是法藏比丘【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明瞭通達,如一佛剎】;第三個就是【思惟修習,滿足五劫】。
【思惟修習,滿足五劫】就是指要回到自己的身心覺知一切法中來建立;【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明瞭通達,如一佛剎】;相當於要把三賢位建立起來。當把所有的行法理論、次第都明瞭,並且能落實到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中時,極樂世界才會現前。這就是法藏比丘成就極樂世界的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有世間自在王如來呈現一切法,就像剛才舉例說的,僅僅能照見一切法,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個要生起內在的覺醒,有一個反觀、反思的能力,就是【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明瞭通達,如一佛剎】。
第三個階段是不能少的,就是落實到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中,也就是【思惟修習,滿足五劫】。
這些加進來,才會有極樂世界現前。
在《華嚴經》裏也能看到,如菩提場會最後一品《毘盧遮那品》,大威光太子入法界,生起確切的行法;以及《華嚴經》三處演說中,第三處的《入法界品》,這些都強調一定要落實到身心覺知的這種覺受當中,法界才會真的現前。
那麼這種覺受是如何生起的?就是問題裡講的菩薩道種智成就。菩薩道種智是在一切有法裡面建立的,一切有法是在身心覺知上落實的。把這個關係理順就看清楚了。
所以要記住,這些都不是概念性的,一定要從經和論的言說中生起覺知思惟。覺知思惟實際上是轉化的過程,即從聞法模式能夠把佛所言說,還有菩薩論轉成自己的認知;從內在生起認知之後,會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再落實到身心覺知的行為當中,就是這裡講的法界現前。
所以,大家對「諸佛法界現前」,千萬不要理解為在我們現在的一切法之外,還有一個諸佛法界,不是的。它是從內在建立起來的,是內在的力量生起。
《無量壽經》把這個過程講得很清楚,但是它是以經的形式來演說的,都是密法言說,很容易被看成是故事,而不是行法,需要把它翻譯過來,才變成一種行法。
總體來講,大乘經典完成的工作都是修行者內在反省的過程。經典就是修行者內在覺知力生起的記錄,是自我的一個對話。當把這種理念建立起來後,我們的修行模式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