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見性後的行法是華嚴的菩薩道種智行法嗎?

【問】:

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當我們明白了應該如何做的時候,就是明心,之後就像【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我願亦無盡】那樣,其實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的進步的過程,重在不退轉。就是說,沒有一個地方告訴我們:你是見性的。只是我們「明心」了,「見性」就是我們要去證得。因為每一法的因緣不同,所以它的形狀、所住體性肯定都不同,我們都要生起內在覺知、去證得它,去體驗它,所以就必須是【我願亦無盡】。

就像《普賢行願品》說的,是一個永遠不休止的過程。因為每一件事情,按照世界成就十種事和一百種言說時,因緣不同,所以後面的一切都是不同的。

【答】:

確實是,成就無上正覺是一個過程。當我們轉到華嚴行法,生起菩薩道種智行法時,實際上我們未來的那個成就處,就是世尊講的彌勒菩薩的成就。這也是為什麼說,「彌勒菩薩」是每一個到達菩薩道種智行法的修行者未來的成就處,是佛陀給予的授記。

不同時期的佛教經論使用的言說模式不一樣,所以講到彌勒菩薩的授記,是指行者轉到華嚴行法,已經到達菩薩道種智行法時,未來的成就處就是彌勒菩薩。所謂要見的彌勒菩薩,實際上,精進修行的過程,本身就是我們自己的彌勒菩薩顯現。

在別教經典中,或者在其他的菩薩論中,都講到「授記」,像世尊給舍利弗尊者授記、給目犍連尊者授記,甚至於給提婆達多授記。我們前面講過,「授記」要具備八個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女轉男身」。也就是說,只有「女轉男身」之後,世尊才會授記。因此,世尊給舍利弗尊者授記的意思是說: 你已經轉到菩薩道種智行法了,行法模式就是「在六十劫以後,成就無上正覺」。佛給阿難尊者、目犍連尊者的授記是「在無量劫以後,成就無上正覺」。

到達華嚴行法的住位以後,行者「女轉男身」,或者明心見性。見性以後的行法,是別教行法理論中的菩薩道種智行法;雖言說上很粗略,只是說行者要到達舍利弗尊者的種性,「女轉男身」之後,在無量法當中去實踐、去修行。至於無量法具體是怎樣的,在別教理論裡面,講得不是很清楚、不是很詳細。而《華嚴經》則不同,它把到達第七住位,乃至進入初住位,完成「女轉男身」之後到達無量法,通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個階段,以及如何到達無量法的精進圓滿,一步一步的都做了系統、準確的闡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說學習《華嚴經》是很難得的。

菩薩道種智行法在別教理論中不是沒有,但是很粗略。像《觀佛三昧海經》中,世尊講到過去七佛的國土時,只是用了三組法數來代表,比如頂上圓光十二由旬,身光三十二由旬,通身光四十二由旬等等。實際上,這些數字代表修行者以哪樣的種性到達菩薩道種智行法,而最終成就地就是那尊佛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