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備的思想體系標準》

2023-09-09

【問】:判斷一種思想是否是完整的思想體系,標準是什麼?

【答】:上次答疑,向大家介紹了兩個關鍵的內容:一個是對衡量一種思想,或思想體系是否爲一個完備的思想體系提出了三個標準:一是該思想能否涵蓋一切法;二是能否闡明一切法與一一法之間的關係;三是能否講清楚其所運用的名相。所謂「講清楚」意味着對名相的定義不僅要能使大家理解到,而且還要能體驗到。所以判斷一種思想是不是完整的思想體系,用這三個標準就可以了。

譬如講「萬法皆空」,僅憑這一句話只能算是一種思想,還算不上思想體系,因爲它只強調了一切法總相,沒有一一法別相,沒有強調一一法與一切法間的關聯。再比如儒家講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也只是講了一切法,而沒有講如何實踐一一法。這不是對一種思想作好壞上的判斷,而是衡量它是否可以稱爲思想體系。

佛教中這樣的說法特別多,像「萬法皆空」、「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唸佛成佛」等等,這些都屬於總相言說,沒有說清楚一一法如何實踐。「清楚」的概念有兩個含義:一是要能被理解,我們的知性、邏輯要能夠到達;二是能夠被體驗。比如「諸法空」,當我們見到世間一切法,應如何定義它是諸法空?再比如怎樣到達見性位證得般若?何謂般若?般若的智慧爲什麼跟世智辯聰不一樣?這些都要說清楚。只有把概念定義準確了,行法實踐才能準確,才能確切到達目的地。

如何判斷一種思想能否稱爲思想體系,按這三條去衡量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我們很難或者說不願意對某一種思想做出好壞、善惡的直接判斷,因爲其背後往往有一堆它自己的言說邏輯在裏面,需要作仔細分辨。

上一節課另一個關鍵的內容,就是解經的問題。我們常常聽到「解悟不等於證悟」,原則上講,如果沒有解悟,就一定沒有證悟;有解悟不意味着有證悟,但是如果有證悟,就一定有解悟,這點必須要認識清楚。一個人若講不清楚其中的概念、不清楚一切法與一一法的關係,不能依思想體系來呈現,說明他連解悟都沒到達,很難說他有證悟。如果有證悟,一定能將佛陀的經典理論講清楚,有證悟一定有解悟,這在《華嚴經》裏有很明確的標準。這是上節課的兩個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