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體會一切法和如來藏的關係?
【問】:
關於一切法和如來藏的關係,可不可以這麼來理解:比如說含金的礦石。在十信位的時候,我們是知道這礦石裡有金子,但只僅僅知道它有,還提煉不出來。要經過冶煉,才能提煉出金子,這時才相當於證得,表明這個礦石裏真有金子,因為我得到這個金子了。
這一切法和如來藏的關係,就是礦石和金子的關係。這樣理解有問題嗎?
【答】:
過去的善知識,基本都是這樣說的,就是一切法像一個礦一樣,然後我們要把它挖掘出來。如果詳細來講,裡面有些理念其實是錯解的。
第一個就是把一切法比喻為礦石。對於這個比喻,我們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即認為礦石中有的是金子,有的不是金子;這是染淨模式的,在聲聞、別教種性下這樣講沒錯。但是到華嚴行法,就需要調整。也就是說,這些礦石全是金子,問題是如何認識它?
再來說如何把金子挖出來,這是第二個錯覺。就是這些礦石裡的金子到底是已經在了,還是說因為我挖才會在。用華嚴行法來審視這句話,就是已經有金子在一切法當中,還是因為我去挖掘才會有金子,我不挖掘就沒有金子。這是第二個問題。
站在華嚴行法的角度,我們知道是因為去挖掘才會有金子。我們生命當中的一切法,如果是一個寶藏的話,我們拿什麼東西去挖?是用正知見、正思惟,簡單來講是靠內在覺知的行法去挖。那麼挖的時候,是這個行法本身是金子,還是說我們挖的那個東西是金子?
【問】:
行法是一個手段,通過行法產生一種能力;而所挖的東西是一個內容。所以,應該是通過行法和實踐,獲得了一種能力,這個能力就是我們的收穫,是那個金子。
【答】:
對!後面講的就很準確了。剛才師姐講到礦石與金子是非一非異,到迴向位以後可以這樣講。迴向位以後,我們見一切法,然後生起思惟,去挖掘這一切法。智慧是在生起思惟之後,借著一切法的因緣呈現出來的。那麼,我們要挖的金子是什麼?金子在什麼地方?怎樣獲得實際的金子?金子實際上是在見到一切因緣所生法,然後生起覺知與思惟的時候,生命所呈現的那個狀態;那個狀態是我們要的,是金子所在之處。金子在生命的覺受中,不在外面的一切法中,外在的一切法只是生命中金子呈現的因緣。
因為我們要非常準確,就有很多類似於哲學的概念帶進來,所以就很微細。比如身心覺知的一切法,在言說的時候是存在的,但是需要通過一法一法才能體會。在這一法一法裡面,如何能夠達到無上智慧?這個無上智慧,是要靠內在覺知力生起,纔能夠建立的。
在十信位之前,聲聞、別教種性裡面,可以籠統認為一切法中就是有智慧的;但是在華嚴行法中,我們就需要詳細來言說。當然,這一切法本身有沒有智慧是另外一回事。從修行者的角度來講,內在的覺知力沒有建立時,智慧在我們生命當中是不能體會的。沒有這種體會的時候,這個智慧就是不在的。
因此,作為修行者,如何到達無上正覺,我們要藉助於世間一切法因緣,加上內在生起的覺知力和如理思惟等等行法。因為兩個對應在一起的時候,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一種力量、一種覺受。這個力量與覺受讓我們的生命有一種無上正覺的覺受,那個覺受是我們能體會到的,所以行法一定是和覺受連貫在一起的。
也就是說,一切法作為無上正覺呈現的形式,要靠我們的內在覺知力的生起,也就是具有挖掘的手段,有了這個手段,然後在一切法中加以實踐、運用。所以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覺受。這個覺受是在不共法世間建立的,就是無上正覺的覺受。
這是需要再去反復的思惟,才能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