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知性、理性?》
2023-12-23
【問】:現在能理解動物的判斷力了,請師兄從自性角度講一下動物的知性的力量,這種知性的力量只是動物自性裏的一種力量、一種能力。判斷力在它的日常中可以顯示出來,哪個能喫,哪個不能喫。我們在生活中沒見過動物有文字概念、詩歌詞賦。
【答】:確實是這樣的。世尊在《大涅槃經》裏講的很明確,【諸衆生中唯天與人能發菩提心,能得無上正覺】。也就是說只有人天衆生的這種特別屬性,能夠讓我們獲得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所以要把這塊分開。關於知性的部分,我們在哲學裏面也常常談到知性、理性,怎麼區分什麼叫知性?什麼叫理性?知性和認知、體驗是相關的;理性是講抽象的、推理的能力。
所以知性是和概念、分別、選擇、判斷相關;理性輿總和一切法形成一種思想體系相關。爲什麼說動物缺少知性的能力,更沒有理性的能力呢? 就是剛纔咱們談到的,看牠有沒有自覺的運用形而上設定一種目標,也就是這個目標還沒出現,還沒有在因緣法中給它造成本能上的一種刺激,看牠能不能夠設定一個目標,並且爲了這個目標生起主動、自覺的行爲,而這種行爲很可能是和牠自己本能的力量相違背的。
比如,在動物界,牠看到有喫的、有危險過來,牠是不是出於某種目的,跑回去爲了集體的利益、爲了某些我們看不懂的一種東西來捨身取義,牠可能出於本能,爲了自己的孩子、為了保護家族,牠會這樣做。但牠會不會爲了其它的種族,比方說像我們人類,我們可以爲了保護一個動物、保護一條河流而捨出自己的性命。動物會不會這樣設定一個目標的,我們依此就能判斷出來牠是否具有知性能力和理性能力。
我們是看不到動物有這樣的能力。剛纔有同學也提出來說,狗爲了主人,可以捨身救主,是沒錯,這是輿人的訓練、人的薰染有關的。有些動物還有報恩的心,我們拯救過牠,牠對我們能夠感恩,是有這樣的。但這並不意味着牠有知性和理性能力,理性能力完全是超越的。
原來我們曾談到過,在華嚴經爲什麼十信位文殊師利菩薩在普光明殿,上來就說《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這裏面的意義是很深刻的。因爲在我們當前的行法理念裏面,怎樣定義十信位? 怎樣定義『信』這件事? 我們都是信他、信自、信因果、信諸佛菩薩境界,在共法別教裏面,這個『信』是沒錯的,代表我接受。
但當我們到達諸佛菩薩成就地,到達彼岸的時候,那個『信』跟我們現在從外面的,我相信他講的這個『信』是不一樣的。華嚴經裏的十信位,文殊師利菩薩就是我們自己的覺悟力,這個覺悟力的具體表現就是演說《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就是生起概念,從概念生起判斷、思惟、生起行法實踐。
在概念裏面,《如來名號品》和《佛四聖諦品》也是有差別的。《佛四聖諦品》是從當下我們能體會到的那一塊,從苦諦到集諦,就能夠說清楚貪嗔癡慢,這堆東西我們都是知道的。而《如來名號品》則沒有人體會過,文殊師利菩薩爲什麼要講那一塊?就是要告訴我們,《如來名號品》是出於自性根本智的力量,那個力量能夠爲我們到達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提供一種保證、一種能力。
也就是說,自性根本智告訴我們,那是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不是虛妄的。怎麼實現? 就從當下走到那裏去。所以《如來名號品》裏的那些名號,都是如來地的名號,好像我們是沒有辦法去實踐。但是文殊師利菩薩演說,就是從根本智的角度說根本智的力量,這一切法當中是可以到達這個位置的,是可以爲我們行法實踐到達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提供保證的。在基督教裏叫做中保,就是我怎麼知道有天堂?盡管我沒去過,但上帝說,沒錯,我這裏真的有天堂。
十信位跟他是一樣的。所以華嚴經的十信位,裏面講到一句話叫做【信爲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長養一切諸善法』,要靠文殊師利菩薩演說的那個過程纔是真的長養,不是在共法別教,我就認準它了,它一定能成,爲什麼能成?不知道,因為它一定能成,不是這樣的。
當我們到達諸佛菩薩無上正覺,成就彼岸的時候,你要把自己擺在那個位置上,他告訴我們說這樣生起行法實踐,生起的時候,就是華藏世界。它是按這個方式來的,並且這個過程是能夠講清楚的。我們定義每一個概念、在每一個行法實踐,一定要找到這個概念、這個行法實踐的邊界。這個邊界不光是從如實知的角度說,還要從體驗的角度說。如果找不着邊界,而是我們認爲的到了十信位、到十住位、十號具足,然後一切智、道種智從天而降,這個就是民間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