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次第和認知次第的差別

【問】: 修法次第和認知次第的差別?

【答】:

內在覺悟的生起和旨在自心現量成就的修法實踐,並非同步進行的,覺悟層面的認知建立,往往可以很快,這取決於善根力,所依善知識的教導方式,經典的因緣,理論體系的契入,還有自我知識的積累。而修法實踐當中帶來的證入可能會比較慢,需要克服自我習氣,生活環境,往昔所曾造就因緣等等影響。

實際上,不論是哪一邊,是快是慢,理性的修行者需要建立起一個修行規劃,包括理論體系,修法次第、目標、勘驗等等。缺乏明確的知見上的指導,修法實踐就會失去方向。在這種修法實踐的次第行進過程中,知見上的指導和勘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行者需要時刻知道自己在這種修行實踐過程中的位置和勘驗,以及下一步的行法和方向。這和開著車子,從一個地點準確無誤到達另外一個地點完全一樣。

不明次第的修法實踐,最終的結果是很危險的。信位的修行和見性位之後的行法不能混淆在一起,四智行法和等覺位的行法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行者在理論上可以做到盡可能的完善,可以頓悟,甚至超越次第直接到達等覺地、如來地的覺知層面,但是在實踐中卻很難做到。

歷史上,從沒有一個時代有過如今天這般的資訊傳播速度,不同的行法,不同的理論,不同層面上行進的行者,還有潮水一般的經典、註疏、演講等等,可以一下子全部展現在視野裏。這對還沒有完全建立起適合自己的行法和知見系統的人來說,並非完全是一件好事。行者應該找到最合適自己實際的理論和行法,這是成就的第一步。

慧能大師的成就模式似乎並不是這樣的,他的成就給人感覺是一下子就到達了那個位置。然而我們並不知道,慧能大師的最後一步登上臺階之前的生生世世裏,他的成就因緣是什麼。如果您和他有同樣的因緣,您當然也可以用那樣的模式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