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見到靈山一會和華嚴海會

 

【問】:

在剛開始講課的時候,提到報身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他是不受時間跟空間限制的。智者大師在入定的時候,就見到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是不是他入定見到的就是報身的釋迦牟尼佛,他有這個相出來。

【答】:

是不是有那個相出來,只有智者大師才能解釋,因為這是需要用世間語言來描述的。

我們不是智者大師,所以在解讀這個言說時,腦海裡往往會有一種相:智者大師見到了靈山一會。但是不是這樣的模式,證得什麼,只有智者大師自己知道,因為它們是離言說相、離名字相的。

我們現在要說的是,其實每一個人都能見到靈山一會,也都能見到華嚴海會。那麼如何見到?就是剛才我們詳細講的,十住位、十行位的時候,把經文轉成自己的行法。當轉成行法時,用語言再描述出來,就是「我見到靈山一會」。因此,智者大師見到靈山一會,是因為他是按照《法華經》的模式生起的行法。若我們每一個修行者都能按照《法華經》的行法模式,建立自己行法的時候,那個密法言說就是我們見到靈山一會。

實際上,大乘經典的經首所表達的就是這部經的種性。如果能瞭解經典的解讀,應該就能直接契入到這部經的種性中。契入到一部經的種性,就是見到那一會。那一會裡講到的具體行法,就是那部經後面所解釋的,都是在這部經的種性下來言說的。也就是說,進入華嚴行法時,若能真正把握經典解讀,那麼行法的生起,以及內在覺知模式的行法建立等等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因此要見到大乘經典的任何一會,都是可以的。

因為大乘經典本身就是在報身世間言說的,當然可以把經文還原到行者的報身世間。當還原過去的時候,所見到的就是這部經典講的那一法會。

實際上,報身世間是有無量經典的。修行者真能到達報身世間成就時,即經典語言所言說的到達十迴向位,乃至於十住位的灌頂住時,生命當中有無量經典可以集結。但是,要集結生命當中的這些經典,就一定要熟悉經典的言說模式。至於以怎樣的方式把那些離名字相、離言說相的所證量表達出來,那是另外一個能力。

也就是說,當能夠到達十住位的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時,就能夠見到世間一切經典。但是,當我們要把報身世間的經典集結出來,帶到世間廣度眾生的時候,這個能力一般要到十迴向位的時候才能具備。這是關於經典的集結,希望我們在座的修行者都能到達那樣的成就,那就是千佛出世,經典的語言就是「無量諸佛從地湧出」。

當到達十迴向位的真如迴向時,所有經典的解讀,從文字角度來講,絕對不會再有障礙,再有偏差;因為到達第四迴向位以後,要成就四無礙辯才,因此所有的解經模式已經打開。但是,要集結出《華嚴經》這樣的經典,還未必可能;因為集結《華嚴經》這樣的經典,一定要到達登地位以後。

換句話講,大乘經典中,那些言說行法理論的經典,或者般若部的經典,到達十迴向位的行者都是可以集結的;但是講到法界成就的這些經典,要到十地位以後才能集結。因此,龍樹菩薩入龍宮集結《華嚴經》,以及打開南天鐵塔,得金剛薩埵賦予密法,它所代表的意義,一定是要能夠入得龍宮,能夠打開南天鐵塔纔可以。如果打不開,如果不能夠到達龍宮,那麼龍宮裡的經典是不能集結出來的。

三賢位時所集結的經典,用經典語言,就是在輪圍山集結的。到達十地位的時候,是在龍宮集結。而且第四地位以後,嚴格講是到第十地位以後,才能打開南天鐵塔。所以二者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講南天鐵塔?在修法理論上,實際上講的就是須彌山一切法,眾生世間一切法。 「南天」的意思講的就是南方帝釋天所具備的一切法。但是,為什麼是南天鐵塔?因為眾生種性中的貪嗔癡慢疑如鐵一般,堅不可摧,這些執著法就叫南天鐵塔。

所以《地藏經》裡,看到地獄裡都是「其城純鐵」,高千裏,周匝萬裡。為什麼是純鐵?都是由眾生種性裡的貪嗔癡慢這些堅固的執著所形成的。

只有到達菩薩行法,到達第八地位以後,最低到達第四地位以後,纔有能力在眾生的貪嗔癡慢的這些諸法裡面見到諸法光明,見到諸法莊嚴。這時,才能打開南天鐵塔。所以龍樹菩薩打開南天鐵塔取出的密法,一定是在眾生地的一切法中,甚至是在眾生地的貪嗔癡慢中才成就的。

我們通過這些經典的言說模式,就能理解經典所表達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