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種性和菩薩種性,在眼耳鼻舌身的呈現上有什麼不同?》

2023-10-07

【問】:我們要回到生命體驗裏,就是在眼耳鼻舌身六根裏,這是因爲我還沒有見性。但如果我見性後,眼耳鼻舌身的呈現會有什麼不同呢?

【答】:這可以從凡夫種性的妄想思惟與見性位菩薩種性的善用心、善思惟的差別來展開。

如果從身心覺受的角度去講,我們眼見一切法、耳聞一切法、眼耳鼻舌身一切法的覺受兩者沒差別。只是看待這一切法的方式有差別。

眼耳鼻舌身生起的一切覺知覺受,世尊見到它也會生起。之前那個例子,就是說明世尊也會背痛。但是我們背痛生起之後,煩惱心就會生起,這與世尊不一樣。凡夫妄想的能力就是菩薩成就無上正覺的能力,但是差別在於凡夫妄想是將眼耳鼻舌身的一切法,經過斷續的、不穩定的聯想獲得的結果。比方說我們想象太陽系以西某個地方有阿彌陀如來的極樂世界。這個就是妄想。因爲在當下的生命體驗與太陽系以西、銀河系以西的極樂世界的生命體驗是不連續的。也就是沒有辦法從當下的生命體驗當中,連續的到達太陽系以西的極樂世界。不連續的就是不必然的,這個就是妄想。而菩薩種性,則必須在現在的一切生命體驗當中就能夠呈現出『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的生命體驗,所以它具有必然性。

這是兩個的差別,不要從力量上去講,因爲力量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