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數當作世間數來解讀是怎樣造成的

【問】:  把法數當作世間數來解讀是怎樣造成的?

【答】:

在我們以前的修法模式中,往往都是把經典中的法數當作世間數來解讀的。比如《無量壽經》中的【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於是我們就認為,那個時候大概人的壽命能到四十二劫。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裏大家要知道「經」和「論」的差別。

「論」是顯說的,是一定要讓人明白的。當然我們漢地的「論」與印度的「論」又有差別,漢地的「論」是顯說型的。印度的「論」不同,比方說《俱舍論》、《瑜伽師地論》,我們需要通過文字,要看到世親菩薩、無著菩薩的思惟方式,才能明白他們的言說義趣,所以比漢地的「論」要更難一些。

「經」的語言都是密法言說,不光佛經是這樣,其他宗教經典也是這樣的,因為它強調的是從生命本體來建立的。越是後期形成的經典,密法言說的意義越深刻。早期的時候,比如在阿含經和上座部經典中,法數和密法言說也是有的,但還沒有形成理論,沒有形成系統。到大乘佛教、祕密佛教的時候,這些法數和密法言說就形成了一種規模、一種理論和模式。所以我們不能按照世間人的理解去講這些數字。

過去的修行者由於沒有認識到「經」的解讀方法,所以才會把法數當作世間數來解讀。

因此當看到【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要知道,就算是我們世間的時間,再過十劫、二十劫,那個時候我們成就無上正覺,再來集結《無量壽經》時,也還是要講【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絕對不能講「在世教授五十二劫」、「在世教授五十七劫」,不可能的。四十二代表一種法數,我們以前都講過,這裡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