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就是性空,空無空相,即空解脫》

2023-9-30

【問】:上次答疑中,一位師兄提到,目前所講的都是差別智的行法,沒有關於根本智行法的講解,您講只有到達滅盡定行法進入無加行力時,才進入根本智行法,這個理解了。但是在華嚴四位行法中,第一個是住位,在這一行位應該如何行持,只能認知根本智嗎?華嚴行法最低成就位是第七住位,這一位是證無生忍,證諸法空,可否具體講講無生忍,諸法空的具體內在覺知行法的內容和標準?如何在一法一法中歷練才能成就大圓鏡智?諸法空指的是什麼空?如何不墮在空想或妄想中呢?是否需要在所有法中都應達到入無為法,證無生忍得諸法空?請再講講空無空相、空解脫等等。

【答】:十住位並不成就根本智,但可以認識根本智所生的一切法,十住位是成就一切智。很多人認為進入到華嚴行法,或進入到菩薩行法,要先成就根本智,再成就後得智。不是這樣!生命當中的一切法生起的順序,是根本無明生起一切法的普遍存在,一念無明生起一一法的獨特存在;而修行者證得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的順序是反過來的,要先將一念無明轉變成道種智,然後進入到入滅盡定行法,以入滅盡定行法將根本無明轉變爲根本智。

一切智不等於根本智,一切智是生起差別智的力量。根本無明生起一念無明,這是凡夫種性覺知一切法的順序,修行者到達華嚴行法第七住位,證諸法空、入阿鞞跋致地,得無生忍。證諸法空的意思是止息一念無明的束縛和影響,當止息一念無明對我們的束縛和影響時,就是破一念無明,之後只剩下根本無明所生一切法的普遍存在。這個時候的一切法普遍存在,我們給它另外一個名字叫一切智,它有生起所有差別智的力量。

從第七住位到第八地位,是破一念無明到破一念無明盡,證諸法不空,得無生法忍。諸法不空是指個體的知識、經驗和體驗,是指我們對一切法的個別的覺知覺受,過程就是將一念無明轉成道種智。所以將第七住位的一切智,加上第七住位到八地位之間的道種智行法所成就的道種智,總合在一起纔到達根本智,第八不動地以後方逐漸進入到根本智行法。

修行者到達第七住位,成就一切智,證諸法空得生命解脫,並不等於無上正覺。修行者證得無上正覺,最低要到達第八地位,要證得道種智,這時可以說是別教菩薩的無上正覺,如果按照整體的佛教行法理論來看,則要到達等覺位、妙覺位成就如來地的無上正覺。

大圓鏡智是指一切法的總相,簡單來說,是指生起一切法的能力,因能力就是總相,它不是通過某一法來確定有這個能力,而是靠一一法的總持力來確定這個能力的。

關於妄想這個概念,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凡夫妄想的那個能力就是無上正覺的能力,我們怎麼讓自己不墮入妄想中?就是在妄想的同時,把妄想裡的那些因素轉變成穩定的、如實知的、必然的分別、選擇和判斷,把妄想轉變成菩薩善思惟,轉變成無上正覺;並不是在妄想之外還有一個無上正覺。

如何不墮入空想呢?關於這點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的第二十卷當中,有詳細的論述,就是需要生起思惟、生起分別、選擇和判斷,就不會墮入空想了。但是有很多修行者將空想、無想定當做了禪定,這是致命的錯誤。

佛教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緣起性空」,很多修行者將「緣起性空」分成兩個,一個是緣起,另一個是性空。不是這樣!緣起之外沒有另外一個性空,緣起就是性空。如果在別教菩薩差別智行法階段,我們把它分開去理解,這個沒有錯。但從生命本身、從自性法來講,要知道緣起就是性空,緣起之外沒有另一個性空。在一切法的普遍存在之外,在一切法的流轉、生住異滅、成住壞空之外,沒有另外一個諸法性空,一切法生滅之外,沒有另外一個是常住不變的自性本體。

關於「空無空相,即空解脫」,這裡的關鍵概念是空,空是指要對一切法生起體驗、生起分別、選擇和判斷,但是不被分別、選擇和判斷所束縛。束縛的意思就是執取,如果能對一切法生起分別、選擇和判斷,而不執取、無所住的話,簡單來講就是到達空解脫。世尊在經典上也講「空無空相,即空解脫」,不能有空的相,什麼叫空的相呢?就是在一切法一切體驗之外,還去找一個這一法的空相。

最常見的兩種關於證諸法空錯謬的說法,一種是「以破諸法因緣故,令諸法空」,是凡夫講的空。比方眼前有一張桌子,這張桌子怎樣是空?世尊在經典上講到,桌子的存在本身即是空,並非桌子之外另有一個空。而我們常常聽說的是,桌子為什麼是空?因為桌子昨天不存在、明天要毀壞,所以桌子是空;或者說,把桌子磨成粉末,會發現每一個粉末、每一個粒子到最後都是空,以此證明桌子是空。不是這樣!用經典語言來講,這是「以破諸法因緣故,令諸法空」。

第二種是「以入三昧故,令諸法空」,是二乘聲聞講的空。就是當這一法對我有束縛和影響時,入聲聞種性三昧,令這一法止息,而不是用這一法對我的束縛和影響,通過分別、選擇和判斷的參與,來達到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在經典上講,這一種即是「以入三昧故,令諸法空」。

從菩薩行法角度來講,這一法生起就是無上正覺的種子生起,我們在這一法當中,經歷分別、選擇和判斷,還能體驗到梵行清淨、體驗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這一法的存在本身即是這一法的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