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問】:

《觀經》上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心想佛時,是心則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也就是說十法界,我們的心緣哪一個法界,哪個法界就現前,而其他九法界隱沒。眾生唸佛求生淨土卻仍然不能見到阿彌陀佛,除了是眾生種性、智慧地與阿彌陀佛不相應之外,是不是要道種智成就後才能現前佛法界?到底它是怎樣顯現的?

【答】:

這些問題都是很大的問題,如果詳細的解釋,光這一個問題,就可以講一節課。比如問題中的「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句話,我們要知道,從共法世間一切法的角度來解釋「如來」容易理解。 「如來」是指一切法本然的存在,一切法本來存在就是「如來法身」。後面的「 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針對有情眾生來講的,對於一切法的身心覺知,每個人是有個體經驗的,各自的覺受都是不一樣。因此,對於「一切法本然存在」和每一個人的「身心覺受」要分開討論纔可以。

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可以這樣理解,同樣的山河大地,不同種性眾生的覺受是不一樣的。甚至同樣的山河大地,對同一個眾生來講,在不同時間,他的覺受也是不一樣的,可以說是瞬息萬變。因此,從眾生的覺受來講,這就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後面的「是故心想佛時,是心則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這句是密法言說。

對身心覺受本身,如果不把「身見」與「邊見」加進來時,我們只是看山河大地,我們自己的不共法世間覺受和外在如來法身應是相應的。

但是,一旦把「身見」與「邊見」加進自己的身心覺受,再作判斷時,就是不共法世間的一切法生起。這個一切法生起,如果站在如來地的角度來講,同樣是「是心則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甚至可以說,眾生的生死輪轉、六道輪迴也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問題是回到我們的不共法世間,身心覺受的時候,對於這一切法的覺受有一個抉擇,這是我們人所具有的特質;因人有反思的能力、有思惟、抉擇的能力。實際上,我們所有的困惑、幹擾、一切法對我們的束縛,都是源於我們有自由選擇的能力。也正是這種自由選擇的能力反而形成對我們的一種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