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外面佛的力量能產生作用,這裏「識」起了什麼變化? 【問】:     還沒到「不退轉」的時候;像我們淨土宗是念佛,我們是藉助外面的這個佛的力量,還不是自己的。這到底是讓那個「識」起了什麼變化呢?我有時候也能感覺到,碰到什麼事念一下佛就特別有幫助。這又好像是外面有一個佛,但是又跟華嚴經裡講的,說這個佛其實就是自己。這個問題我又想不清楚了。 【答】:     這個問題您這樣想就容易理解了。我們唸佛法門是設定一個方向,設定一個阿彌陀佛世界,依照那個方向來生起自己的行法。就是說不用盯在這個內容上,因為從內容上來講,您設定阿彌陀如來的極樂世界,不管是在宇宙裏面、在銀河系或者在太陽系,沒關係的,這是阿彌陀如來極樂世界的內容。這個內容具體有沒有我們不管它,但是內容能夠讓我們生起一種力量,我們要的是這個力量給我們的身心覺受。

假如說不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生起這樣的身心覺受,我依靠在外面設定一個目標,把那個目標作為我的方向去生起行法,這個力量是在的。但是,這個說法會給初學者造成一種誤解,認為在宇宙深處真的有一個黃金為地的星球,阿彌陀佛整天在那裏,這個教室看一看,那個教室看一看,誰有問題講一講,不是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您就關注在了行法的內容,而沒有關注在自己的生命體驗上。這是不同的行法模式。

我們上次舉過學下棋的例子,學下棋有四個次第,第一個就是規則階段,此階段就是要設定一個阿彌陀佛的目標,把這些生命規則都告訴我,我按照這個去做,這是規則型的。第二個是模仿型的,就是舍利弗尊者是這樣修行的,他證得阿羅漢;文殊師利菩薩是這樣修行的,他證得無上正覺;我按照他的方式去學習,這是模仿型的。但是從我們現在學的華嚴經來講,是第三個階段—自立型的。所以這是不同的行法階段來建立的。

當談到我們淨土法門的時候,我們自己也要能判斷出來,我的行法是以哪種方式來建立的,只要這種力量能夠生起,從行法的角度來講都是有用的。所以並不是說我們要破除一種理念,說宇宙深處有一個阿彌陀如來的極樂世界,我要把它息滅掉,一定要轉換到自己生起,不是這個概念。是要把這個行法階段看清楚,我們最終所要的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一定是在我們自己的生命體驗上能夠建立的。這個體驗從外在是不能夠進來的,但是可以靠外在的力量讓它生起。

【問】: 嗯,明白了。

【答】: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