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生忍七住開始證得,七地圓滿證得,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嗎?
【問】:
上次講課的時候說到第八地位是「破一念無明盡」。今天講是在第七地位。這裏面有什麼微細的法義需要辨析嗎?
【答】:
第七地位是從構建模式的角度來講的,在經文裏就會看到,第七地位遠行地強調得無生法忍「光明」,第八地位得無生法忍,它們之間的差別在這兒。我們前面也談到,第七地位是構建起行法模式,第八地位以後是拓展到一切法當中。這個問題牽扯到更詳細的解讀的問題。
但如果從行法理論的角度來看,就要知道什麼時候是開始證得無生忍?什麼時候是圓滿安住無生忍?什麼時候是開始無生法忍的行法?什麼時候圓滿證得無生法忍?這些都是在行法次第裏面能夠確切鑒別的。
【問】:
就是說開始證得無生忍是在第七住位,到了八住位是圓滿證得無生忍。證無生法忍是從第七地開始,然後到達如來地是圓滿,當中是安住,可以這樣講嗎?
【答】:
「無生法忍」是從七地、八地就已經是證得的。但它真正生起,可以認為是從第七住位乃至於初住位。因為它不是一個概念化的要麼是一,要麼是零的關係。所以當我們證得第七住位無生忍的時候,在華嚴行法裏面,它是不提倡息滅一切法因緣的。所以初住位就強調菩薩樂住生死法界。也就是說當我們到達第七住位得無生忍證諸法空的時候,緊接著就是諸法生起。
所以可以認為從初住位乃至於七住位開始,就生起證無生法忍的行法。而到達第七地、第八地的時候,初步證得無生法忍。到達等覺位妙覺位是圓滿無生法忍。要把行法次第之間的微細差別鑒別出來就可以了。比如您落實在第十行位的時候,無生忍是怎樣呈現的、第八回向位無生法忍是怎樣呈現的,要能把它準確地表達出來就可以了,不是概念化的。
【問】:
就是說證「無生忍」的行法從第七住位就開始生起了。從第七住位「開始證得」一直到第七地位「圓滿證得」的過程,是否就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答】:
是的;無生忍和無生法忍。「忍」字確切講要到入滅盡定行法,最低要到不退轉行法纔行。所以不能說我到達第五地、第六地,就證得無生法「忍」,不能加那個「忍」。只能說我在「證得菩薩道種智行法」,這都是可以的,不得無生法「忍」。
【問】: 那麼這個「忍」圓滿成就,它就應該是到第八地位。
【答】:
最低要到八地。如果按照整個華嚴行法來講,第八地以後還有清淨法習氣,能叫無生法忍嗎?還要把它跟等覺位與妙覺位再詳細來分,到如來地的「寂滅忍」纔行。所以除非我們定義特別多的名相,才能把它們之間的差別區分開來。但是現在來講,當我們講無生忍、無生法忍的時候,就要確立好是在哪個位次上討論無生忍,哪個位次上討論無生法忍,這樣才能把它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