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重新建立生命中的一切法

 

【問】:

張老師您好,我今天拜讀了這篇文章,第一層聲聞乘再次分出第二層的聲聞,緣覺,菩薩,這個分法是您個人的意見,還是經上佛說的?謝謝!

另外對地藏經的定位,學過等覺菩薩大問後我感覺從說法主、世尊及普賢菩薩,聽法者佛母等覺菩薩,地址不是孤獨園而是忉利天,所以應該是入法界的地位,實踐由文殊智向普賢行的顯現,是由事顯理,理事無礙的境界

【答】:

地藏經裡面的因素比較複雜一點. 看得出您對這部經研習深入。地藏經中佛母、忉利天、佛陀說法、地藏菩薩,都是非常重要的解讀因素,對理解這部經至關重要. 另外對於地獄的確切定義,以及對地藏菩薩超越四位菩薩的說法,也都是解讀這部經關鍵的要素。

【問】:

謝謝https://mp.weixin.qq.com/mpres/zh_CN/htmledition/comm_htmledition/images/pic/common/pic_blank.gif! 地藏三經都學習過,當年弘一大師囑咐夢參老和尚弘揚地藏經,我是聽華嚴經的同時聽了夢老講地藏二經的。 地藏菩薩超越四位菩薩,且是願力的超越,說明完成了四智行法而入等覺行法。 這部經的內容,從地獄說到天人,講述了舉止動唸的十善業道,都是講六道故事,為凡夫乘佛法。從經的結構格局來看,實為大乘的大學乘。

另外佛在法會上多次放光說法,更是少見。在楞嚴經,華嚴經上也放過光。

【答】:

從文字上說,華嚴經十住位在忉利天演說,距離等覺位很遠.而夢老和尚說超越四位等覺菩薩,這中間的行法怎麼過去的? 如果只是願力超過四位菩薩,而不是行法證量的超越,就不是真正的超越四位等覺菩薩。如果是行法證量上的超越,需要回答這中間是怎樣的.為什麼在十住位的忉利天而說超越等覺位的行法.

【問】:

一位法師曾開示: 心性的本來面目,見到了就著相了;無見並非斷滅,這個地方是觀照的核心。有時候我們說觀照,無作就是觀照,無作本身就是大光明藏,但不要一說大光明藏又被這個大光明藏所障,成為法見。語句終究是無法徹底的,所以宗門才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在這當下無生處,領個消息,然後曆境練心,念起不隨,逐漸化習氣於無形。由於努力精進的原因,最終得成佛果。

這裏說到領個消息,我實在沒法體會其義趣。請教一下,禪師就是這麼神祕嗎?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我認為這是解悟,不是證悟,而他說是證悟。但是他沒有天眼,有些佛理也講不清楚。他說只論見性。

【答】:

感謝您的問題。阿彌陀佛!這是善知識說法,包括夢老和尚的說法,沒辦法給您詳細解釋,您要去問他們。

總體上來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指向第七住位,這是解脫道必須的說法方式。但第七住位以後,要能將所有的行法細節說清楚,這是菩薩道種智行法必須的功課。幾乎在全部的經典中,佛陀都能詳細明瞭地開示弟子們的問題,並不會打啞謎說一些神神祕祕的話。佛陀的說法就是從圓滿菩薩道種智行法中建立的,道種智行法是生起一切法,而不是息滅一切法。

事實上,修行的目標也不是息滅一切法,而是重新建立生命中的一切法。

一切法成住壞空、生住異滅。二乘聲聞、別教菩薩關注在一切法的壞苦和異滅上,所以要出離一切法,否定一切法。對這類修行者來說,一切法是死死不息,修行也是被動的出離。而菩薩行法關注在一切法的成住和生起,對菩薩行法來說,一切法生生不息。

天眼通就是智慧通,菩薩天眼通是在道種智行法中成就的。

【問】:

謝謝張老師的開示,您的解讀我完全同意。 理論上來說證悟的人是智慧如海,有問必答,就像六祖大師不識字而能說壇經,這一定是證悟空性的力量,見諸相非相,然後生起一一法相而不住一切法。 您的解讀經典給我全新的認知,非常感謝。

夢老說法思路清晰,以前在南普陀佛學院給學生上課時,他強調對佛理多思考觀察,其實就是從聞法模式進入善思惟的意思,只是提法不一樣。

我師父來生法師十歲出家,念書不多,但是拜了很多明師,具有禪師風骨。我總結他的行法,即是見性消習氣成佛,不講次第。但是我從問法神通舉止各方面考察,似乎不是見性的種性,最多是解悟。 他的知見一定是正確的,只是證量我不太認同。所以我直接對他說,說證悟空性我不相信。 學佛不是搞迷信,我喜歡以理服人,科學的實事求是態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