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位裏很多講到經行,請問各經行間有差別嗎?

【問】:

善財童子第六參海幢比丘,【乃見其在經行地側結跏趺坐】。這裏講到經行。從整個十住來看,有三處講到經行,其他都沒有講經行。現在到了第六住又講到經行。那麼,初住的經行跟第六住的經行有什麼不同?

【答】:

從模式上來講,它是有差別。比方說初住位是從生起一切法的角度來講。四十位行法的核心是對十波羅蜜行法的體現。現在的修行者對十波羅蜜行法的名相都是瞭解的。但對十波羅蜜行法具體運用、具體呈現往往是不清楚的。華嚴住行向地四位行法都是按照十波羅蜜去建立的。

在五十三參,德雲比丘是在山頂經行;善住比丘是在楞伽道邊海岸聚落,於虛空中經行;第六位是在一切法中經行;這些經行的差別,只有把十波羅蜜裏核心的意義帶進去才能體會到。總體來說,「經行」代表晝夜六時思惟妙法。具體是哪一種方式來思惟的,是見一切妙法,還是構建一切成就模式,還是說思惟法義,或是專注在身心覺受上,等等這些都是不一樣的。

【問】:

也就是說不同的位次,雖然六時都在思惟妙法,但是思惟的那個「法」它是不一樣的。

【答】:

思惟妙法的模式和產生的身心覺受是不一樣的。模式是有力量的,會產生身心覺受。比方說德雲比丘在勝樂國妙峯山頂經行,要求不能離開當下的身心覺知一切法來建立【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比方說我們現在的修行者,我每天念阿彌陀佛,而離開身心覺知的一切法,去唸「那一個」,我沒有見過的,但是我們盼著他來的那一個,念他的名號,這就不是德雲比丘的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