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裡面沒有觀世音菩薩
【問】: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裡面沒有觀世音菩薩,為什麼?
【答】: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中,行者到達極樂世界之後,除見到阿彌陀佛之外,還有四位菩薩,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和彌勒菩薩。在華嚴行法理論中,這四位菩薩代表菩薩道種智行法完全到達灌頂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別教行法成就之後,就是這四位菩薩。這時纔是到達普賢菩薩法界,這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中,行者見到的阿彌陀佛及四位菩薩的原理所在。
如果我們對華嚴行法理論不熟悉,看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以為與淨土宗的往生極樂世界相同,這就誤解了。這裡見到的四位菩薩跟淨土宗講的是有差別的。淨土宗是除阿彌陀佛之外,還有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是從接引眾生的角度來說的,所以理論體係有差別。
問題中說「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經文中沒有觀世音菩薩,這裡也要看清楚,經文中講的是觀自在菩薩,我們在《二十八講》講義中講的是觀世音菩薩。一般來說,這兩種稱呼是一樣的,但詳細來說,兩者在種性上略有差別,講觀自在菩薩時,是從智慧的角度來說的;講觀世音菩薩,是從慈悲入世間的角度來說的。
這是關於一念無明生起和根本無明生起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看清楚它的體性,一個是有為法生起的,一個是無為法生起的。當我們看清楚它們的體性生起模式的時候,相應的行法也就能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