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處證得與諸佛等同時,心成就和身成就有什麼不同

【問】:在三處證得與諸佛等同時,心成就和身成就在這三處有什麼不同?

【答】:

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有三處證得與諸佛等同。第七住位的時候,證得諸法空;第八地位的時候,證得諸法不空;還有一個證得如來種性。如果簡單來説,就是到第七住位的時候,證得轉相,到第八地位的時候,證得境界相,到如來地的時候,證得業相。

這裡有一個思考方向的問題。比方說我們講到證無生忍,證諸法空,這是一個很標誌性的成就位,這種說法實際是把第七住位之前做一個總結。第七住位之前,是對凡夫種性、二乘聲聞、共法別教這些修法,也就是以否定一切法的這種理念生起的行法實踐做個總結,到第七住位否定一切法的工作完成,我們從這兒講,叫做證諸法空。到第七住位,如果往前看,是一個成就位。但是如果從這往後看,它就是一個初始位。證諸法空到底是在第七住位、還是第八地位、還是在如來地?如果往後看的話,都要到如來地才叫究竟圓滿,這是往後看。但是如果我們往前看,它是對前面這一類行法做一個本質上的總結。

第八地位證諸法不空,諸法不空用現在的語言,就是說諸法是能夠給我知識、經驗、體驗的,是有身心覺受的,叫證諸法不空。證諸法空的意思是說這個知識、經驗、體驗和身心覺受,我暫時去掉它對我的影響,暫時不關注它,叫證諸法空。

如果只是談證諸法空,當然第八地要比第七住位究竟。第八地的時候,已經到金剛種性的不動地,是身心覺受能夠生起,但是對我又沒有影響,所以那個無生忍當然更徹底。這是兩個不同的思考,定義無生忍和無生法忍的這個方式把它體會到,您怎麼定義它都可以。

【問】:講清楚了,意思是後後包含前前的?

【答】:

對的;因此當要討論無生忍的時候,我們要確立是站在哪一個行法次第上討論無生忍,無生忍的具體標準、顯相、覺受是怎樣的,定義清楚就可以了。它不是知識型、概念型的,而是要把個體的知識、經驗怎樣參與進來,之後能夠說清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