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行法是在一法一法的生命體驗中體悟自性,自證無為法嗎?》

2023-9-30

【問】:禪宗的行法,目標是明心見性,他們以禪定的方法、或參話頭體悟的方法,以期達到開悟、見性的目的。您在講課中詮釋了何謂見性,現在明白了,但還有一個疑點,是否華嚴行法也是在一法一法的生命體驗中去體悟自性,自證無為法嗎?

【答】:華嚴行法是在一法一法的生命體驗中去體悟自性,自證無為法,這個沒錯。在禪宗參某一個話頭,只是在這一法當中見性。我們現在的修行者有一個習慣性的理念,就是認為我們在某一法當中見性、開悟,就會在所有法中見性、開悟,把見性和開悟按照總相的方式理解,這是不對的。

在華嚴行法理念中,必須要在一法一法當中去實踐,每一法對我們的束縛和影響都得到止息,在每一法中皆能獲得梵行清淨,得生命解脫,證諸法空,得無生忍,並安住在華嚴行法第七住位,這時我們才能說是確切的開悟、見性。怎樣衡量自己是不是見性、開悟?首先,要能體驗到梵行清淨;其次,能夠對一切經典如實解說,不會錯謬。

在我們漢地,自古以來就有修行禪法的人屬於狂禪,你去問他任何問題,他們往往就是用一種玄乎的方式回答你,讓你摸不到頭腦,這就是狂禪,用故意的放蕩不羈來掩蓋智慧的不足。經典中的禪定就是智慧,這一法對我產生束縛和影響,通過分別、選擇和判斷,使這一法的束縛和影響去除、止息。智慧的禪定可以言說、可以討論,但是不要專注在名字相、語言相、言說相。在經典裡面,如果有人來與世尊討論問題,不會見到世尊一言不發,上來一棒,打完一棒之後,這一位修行者說我開悟了,不是這樣!世尊都是通過討論來讓他開悟,討論的意思就是分別、選擇和判斷。道理明白了,能夠體驗,然後能夠堅固不退轉,纔是真的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