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法、不共法的判教依據》
2024-10-12
【問】:共法及不共法的分類判教依據是什麼?
【答】:這個依據有很多。其實在佛教經典和菩薩論已把共法、不共法、相似法、不正知見等等這些講的很多,如果大家深入經藏就能看到,我們剛才給大家的舉例就是從這些經論裡面提取出來的。
比方在《瑜珈師地論》、《成唯識論》裡面都有很多。什麼叫做共法,什麼叫做不共法?共法就是大家共同的業力所支撐的,像山河大地、國家、法律、道德規範,這些都不是由某一個人來製定的,但是輿每個人都相關,這就是共法。不共法是靠個體的業力支撐的,例如五蘊身六入處具體的生命體驗。面對某一法時生起的貪瞋癡慢、或生起道種智行法等等,這些就是不共法的。
共法與不共法交界點在哪裡?就是我們的五蘊身,就是色身。色身從外在的共法世間收集種種感知,然後到意地成為不共法報身世間的一法。我們各自所在的世界,像娑婆世界、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首先都是在報身世間生起,即不共法世間生起,然後才依於共法世間的一切法,在眼耳鼻舌身的感知中呈現。
為什麼報身世間的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娑婆世界要在眼耳鼻舌身的感知中呈現? 就是要去除主觀唯心主義,不能我認為我在極樂世界我就是在極樂世界,那是自欺欺人。必須要通過行法實踐,在眼耳鼻舌身的具體感知中呈現出這是娑婆世界、還是極樂世界、華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