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疑》 2023-11-04
第一個問題:
【想到這個業力,我現在明白這個業力是一箇中性的詞,它代表習性。但是傳統的學佛,有一個概念是消業。請張師兄講一下,比如說我們修行人生病,有身苦,但是我們要如實知,就是沒有心苦。這個過程是不是就是因爲如實知,如實體驗了,那麼消業以後會帶來什麼呢?】
業力是根本智、根本無明的力量,業力就是生命力。所以當我們說消業的時候,要解釋清楚是消除、還是熄滅,消業指的是當業力隨緣現前,這一法對我有影響,由於智慧力的參與而改變了影響。所以消業不是減掉一塊,最後減到沒有了,不是的。
業力就是生命力,諸佛菩薩也不是沒有業力,所以一定要準確,諸佛菩薩有生命力,就是有業力。問題是這個業隨緣顯現的時候,對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一般認爲業力現前,就是障礙現前,即某一法對我有束縛了。所以當我們能夠如實的面對它,並且解決它,解決方法當然有很多,我們剛纔也談到了因爲這一法生起,是隨緣生起的,它的結果有隨機性,我們怎麼能夠在這種隨機性的結果裏面,能夠準確的讓梵行清淨,生命解脫現前,這是有選擇的必然性。若要具有選擇的必然性,必須要對這一法如實知,所以這是需要訓練的。
每一次的訓練,您都會發現我能夠應對這一類法了,並且之後的那個結果也是梵行清淨的,能夠皆大歡喜,管這個過程叫消業,就是當這一類法再生起時,它也不會對我造成影響,反而令我的無上正覺、生命解脫現前。
第二個問題:
【關於因果,也有一種說法,比如新冠,是因爲人類對動物太殘忍了,所以廣義的角度來講,是動物對人類的一個報復。還說在中國有很多天災人禍,有很多水災,是因爲計劃生育,墮胎引起的,基本都是圍繞着因果的關係,這個概念應該怎樣更清晰的把它解釋一下呢?】
這個在我們文化範疇,民間信仰範疇的解釋沒有錯,我們不想否定它,但我們必須把它說清楚,並不是任一個信仰理念,我們都能把它矯正過來,或者如何,不是這樣的。您要知道在我們佛教裏面,當我們談到解脫和無上正覺的時候,要把它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在報身世間,一個是在化身世間,或者法身世間。修行者要獲得準確的、必然的生命解脫,講的是在報身世間具有決定一切法能力的那個因素,也就是自我因素能夠成就無上正覺。如實知一切法,我能夠在諸法現前的時候,生起準確的分別、選擇、判斷,並且能夠令自己以某一種方式參與到這一法當中,令那個必然性的結果現前,這是生命解脫的意思。
所以生命解脫是依賴於報身世間去成就的,而色身是在化身世間的,色身在化身世間要依賴於化身世間一切法的規定性,並不依賴於報身世間一切法的規定性。我們在二十八講裏談到過報身世間一切法遵循的規定性,是一切法從心想生。譬如:所謂凡夫種性的周圍都是染着法,並不是因爲我們眼耳鼻舌身所在世間是染着的,而是因爲凡夫的種性,對一切法的覺受,到了報身世間就是娑婆世界的體驗。
但是化身世間,或如來地共法世間所遵循的規定性,就是萬法因緣生。這是佛教的語言,因此要分清楚,就是萬法因緣生和一切法從心想生是針對兩個不同的世間,不能混淆。也就是說,在我們眼耳鼻舌身所在的這個世間,色身必須要符合這世間一切法的規定性,不是我們認爲怎樣,它就怎樣,不是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定要遵循這個世間的萬法因緣生,符合這個因緣,它就會呈現。
所以先把這個概念分開,實際上全世界皆如是,任一民族你去採訪他,他都會告訴你,我們這個民族是愛好和平的,但是這個世間就是不和平。爲什麼呢?因爲每個民族講到自己愛好的和平都是在報身世間的,但是他們在化身世間的那個行爲卻侵害了其他人利益,那麼這個和平就不存在。所以並不因爲在報身世間我們有好的願望,化身世間就會按照我們的願望來呈現,它要符合萬法因緣生的。
明白這個之後就知道了,不管是新冠也好,戰爭也好,儘管人們報身世間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有貪嗔癡慢等等。若這些想法只停留在他們的思想當中,並沒有促成色身世間的行爲,不產生具體因緣的話,戰爭也不會生起。所以,我們願某一個人好,或願某一個人壞,這個不會在色法世間對他造成怎樣的影響。
興許從宗教的角度來說,認爲不是這樣的,它真的會造成影響,那是另外一回事。因爲當報身世間講到梵行清淨,講到唸佛的時候,會帶來身心的安寧,這個安寧要符合色身世間的規定性纔可以,我們不討論細節。因爲即便已在報身世間成就了無上正覺,但是其色身在這個世間也是不能長生不老的,一定要符合這個世間一切法的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的屬性和規定性。
所以是分開的,例如我有善良的心,當看到一個人落水,我要去救他,但我不會游泳,跳下去後,並不因爲我的用心是好的,於是就不會淹死我,不會的,該淹死還會淹死的。
所以把這兩部分分開,新冠也好,戰爭也好,饑饉也好,都是因人的行爲,首先是在人的報身世間有貪嗔癡慢的想法,然後促成人的行爲,色身的行爲形成世間的因緣,是這個因緣造成了世間的災難,饑饉和戰爭。
如果您要說這個要按我們佛教的講法來解釋他,我們也不反對。因爲在基督教,或在其他民族也都有他們的解釋,我們必須允許這種不同的解釋存在。但這種解釋是不是符合事實,不一定。所以這點一定得把它想清楚。並不是說我們佛教解釋的就是真的,或者其他解釋的就不是真的,不是這個意思。要把這兩個分開就容易體會了。
解釋一件事情是出於人天衆生的本能。如這個東西我不知道,我總要給它一個解釋,等我解釋通了,我纔會踏實。但這個解釋是不是符合這個事件本身的屬性,不一定,那要到佛菩薩那個境界才知道,
在佛教還有另外一個理念很常見,認爲佛教以外都是外道行法,他們並不得生命解脫,不得無上正覺。這是十信十住位之前普遍存在的認知。但是談到根本智對於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的規定性,則意味着不論是哪一個宗教,哪一個民族,只要他的行法實踐是符合根本智,符合對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的規定性,就得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並不僅侷限在佛教。譬如蘇格拉底亦可得生命解脫、得無上正覺,以及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均亦可得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所以在佛教看來他們都是佛教。
第三個問題:
【關於分兩邊去看問題,這就更深入了,需要再琢磨琢磨。還有一個關於藥物的影響問題,因爲修行人特別講究,一個人如何能保持理性的思惟,作爲人天衆生,有一個清晰的思惟能力是至上的。若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需要使用藥,比如止痛藥,或者含有類似大麻的藥,它會影響人的思惟,或影響根本智的力量嗎?會不會它只是差別智裏面的東西,是這樣嗎?】
是這樣的,因爲給病人施藥會讓他產生另外一種體驗。若這種體驗它不是長久的,沒有成癮離開它就行了。就像我剛纔給您說的,到根本無明、根本智,必須是形成業力,形成一種習慣性的認知,才叫業力。我們改變業力,也要靠習慣性的行法實踐去改變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以往常常認爲我見性了,下一秒鐘馬上成爲聖人,不會的,都要靠反覆的實踐,形成力量,這個力量進入到根本智,纔是真的成就。
所以在色法世間,我們針對病人施藥,您沒有辦法定義,因爲要符合色身世間一切法的規定性,對不對?色身世間一切法有很多是直接因果的,或者是有規律的,因爲有規律,我們抓到規律纔能夠運用它,所以這是直接因果的。譬如色法世間的直接因果,山上有一塊石頭要落下來,沒人管它,它就會落到山底下,但是如果有生命的參與就會不一樣。所以在佛教也有講毀謗上師,毀謗三寶,毀謗善知識會下地獄,這個就太直接,太武斷了。因爲如果他不是一種習慣的力量,僅是由於無知,或者是一時衝動,這個沒有那麼嚴重,不是這樣的。
世尊在上座部經典裏曾經有過這樣的例子,有一弟子叫摩訶南,問世尊,『我周圍的人看着都不舒服,我將來會不會也到惡道去?』世尊說,『你不會的,你只要行法實踐形成一種力量就不會』,所以不會因爲偶爾的一次。我們現在的很多修行者認爲,這可了不得了,我昨天某一件事情影響到我,於是乎三個月都在懺悔,這是不對的。文殊師利菩薩告訴我們說,這種懺悔本身就是破戒行爲,並不因爲懺悔所針對的這件事,而是因爲懺悔的本身給你帶來的不清淨。所以說不要直接去定義它,直接定義在華嚴經之外的很多經典中經常講,這種是直接因果,要把它看清楚。
佛陀是反對直接因果的,佛陀特別強調的是這中間的部分,要有主觀能動性,有修行者的參與,所以你怎樣的參與纔是最重要的。
第四個問題:
【像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在北美、歐洲,有很多有那種對大麻上癮的行爲。我就認識一個親戚,他是律師,他一有壓力,就抽大麻,像這種明知道這是不好的,又去做。我很關心他,希望他好,戒掉這個,我應該怎樣才能幫到他】
這裡有個問題,您要想清楚,爲什麼您認爲它吸食大麻是不好的。
【因爲它有一個依賴性,就是依賴於外物的作用,能獲得放鬆,我感覺他之所以成爲壓力,是有一些東西他沒有解脫,他沒看清楚,沒看透它。】
您要看他吸食大麻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出於放鬆的目地,您可以建議他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不會成癮的方法,您這樣建議他是很好的。我們都認爲吸食大麻是有害的,這是出於公共觀念,這裡我們並不是講它是錯的或對的,因爲大麻本身我們沒有辦法定義它,它是好的或是不好的,要放在具體的行法理論、行法次第當中,這是我們前面一直介紹的,每一件事情要看你想幹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除了這個方法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方法,是不是這種方法是必須的。如果他吸食大麻僅僅是爲了吸食大麻的話,您就沒辦法修改。如果吸食大麻是爲了放鬆自己的話,那麼除了吸食大麻之外,還有別的方法也是可以放鬆的,而且不具有依賴性。
所以您要跟他溝通好,問清楚你是爲了吸食大麻才吸食大麻的,還是爲了放鬆自己去吸食大麻的。如果吸食大麻是你的目地,那就沒辦法改,唯有必須改變你的目地。如果吸食大麻,只是一個手段,那麼這個手段是可以改的,因爲你的目地是獲得放鬆。
所以沒有辦法定義它是不好的,若此時您定義說這個不好,有些喜歡這個的人,他可能會有反彈,可能不開心,覺得它很好,怎麼不好了,所以就沒辦法說明。
【首先自己不能夠有偏見,不能夠把它定義說是不好的,對吧?】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包括我自己,不喜歡大麻那個味兒,但也要知道,可能還是會讓很多人能產生愉快的感覺,對吧?
所以您要跟他討論清楚,如果是爲了放鬆自己,完全可以有別的辦法。因爲如果哪一天不允許你吸食大麻了,那你的煩惱不就來了。如果換另外一種方法,有可能不須依賴於大麻,因爲大麻是外面的,有沒有別的辦法同樣可以獲得放鬆。若對它形成了習氣,要修改可就不容易了,如果剛剛吸食還沒有成癮,還是比較容易的。
【謝謝張師兄,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就到這裏吧,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