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佛法門》

2024-09-28

【問】:您剛才這一段是說唸佛是個簡單的法門,是屬於愚癡嗎?

【答】:您這是個好問題。關於唸佛法門,我們要說清楚到底什麼叫做唸佛法門?您是怎麼唸的?因為當我們談到般若智慧的時候,就要講清楚般若智慧,是指概念準確、次第清晰,系統完備。就是您要告訴我您的唸佛法門是怎麼唸佛的、指歸在什麼地方,這樣才能判斷您的唸佛方法是否指向解脫和無上正覺。因此,沒有辦法直接判斷說唸佛法門,或這個法門、或那個法門是不是外道法,這沒辦法判斷,必須要提供您的概念、次第和指歸。

【問】:我念佛的目的就是想達到念而無念。

【答】:什麼是念而無念?

【問】:因為現實是我有很多雜念。

【答】:什麼叫雜念?

【問】:就是有很多分別心、利益心。

【答】:您若把分別心、利益心去掉,還剩下什麼心?

【問】:一心。

【答】:一心是什麼心?

【問】:我之所以有這個目的,就是想清除分別心、利益心,但前提是我的眼耳鼻舌身追求喜好的這些東西,我認為那是假的,但我的習性是趨於這個,所以我念佛的目的就是要淡化這個,就好像剛才您說的人天的特性之一是給它一個名相。您講這個的時候,我想到的就是分別,因為你給它定義了嘛,而且是經過思惟之後的分別。

這讓我想到中醫和西醫的分別,就是西醫就是立名相,譬如糖尿病、高血壓、癌症。中醫看這個東西的時候就像八卦中的離卦,是離中虛,離中虛就是不立名相。比如無論是癌症,膀胱癌、大腸癌,不立這個名相,看病的時候只關心你的症狀。中醫的六大原因就是風、熱、暑、濕、燥、寒,是這六大原因引起了身體所有的變化。

您剛才說的起名字我就想,我通過這個答疑的學習,瞭解、學習了一些《華嚴經》的知識,首先感覺這就是很多名相,然後我就想到中西醫。例如糖尿病,西醫就是針對這個血糖高,西醫是治血的;而中醫其實是治水,就是你糖之所以高是因為你血中的水不夠,水在這個時候是陽。中醫也把糖尿病分成兩種:一種特別胖,一種特別瘦。

我就想到,這個唸佛法門,它是不立名相,抓總體,就是把這個名相去掉。我其實在修的過程中,我的目的就是想去掉雜念,因為畢竟還是要在生活中,唸佛給我的感覺是念佛念多的話,在生活中好像能夠緩和一些,就是它能夠在生活中提醒我。但是成佛就要念到念而無念這種一心不亂,我從來沒做到過,因為很難。

【答】:這是因為它不存在,不是很難。

【問】:如果不存在的話,祖師大德說的一心不亂、唸佛成片,那念而無唸的狀態也不存在嗎?

【答】:這裡有很多問題我們要討論清楚,非常感謝您提出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好。

【問】:我提的有點太基礎了,所以我剛纔想了想,感覺我理解的,好像說唸佛就是個愚癡的法門,所以我還得問出來。

【答】:不是,我們把這講清楚,您提的問題非常好。咱們分兩塊,首先是您談到唸佛法門,然後您也談到了西醫、中醫的對比。我們先簡單說西醫、中醫的對比,因為西醫和中醫針對疾病的治療的方法和理念是不一樣的,所以很難去辨別說西醫是對的,或中醫是對的,這兩個沒有辦法互相參考。然而,不管西醫還是中醫,無論立名相還是不立名相,都是要通過名相、思惟、分別、選擇、判斷,只是它們運作的方式不一樣。

【問】:對。我理解您這個舉例,就好像是念佛法門和《華嚴經》的關係。我覺得唸佛法門簡單,就是說它不影響到我工作學習,不影響我賺錢,至少我能生活,養活自己。當然,我到現在也沒聽懂《華嚴經》到底指導我們怎麼去修行,但是我現在聽明白了,就是說唸佛法門就是不行。

【答】:這裡面需要您定義您的唸佛法門是怎樣的。我們都念佛,我也念佛,我們在座的同學都念佛。

【問】:太好了!那我還可以接著念。

【答】:只是要說清楚您的唸佛法門是怎樣唸的。

我們現在來講唸佛法門的問題。怎樣念對?在唸佛法門裡面常常談到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句話完全沒錯。剛才談到從須彌山頂到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的過程中,第一個就是生起名號,天帝釋關注某一法的生起,在人天眾生這個範疇裡面,特徵就是自我因素關注給出名相;不能給名相不算數,因為那是共一切有情的。

因此,能夠給名號是人天眾生最重要的特性。有這個名號之後,纔有後面的思惟、分別、選擇和判斷,這是以自我因素為核心,由自我因素做主生起的。也就是說,先天的知性能力、先天的理性必須要通過自我因素呈現在某一法裡面。「先天」只提供能力,不提供結果,而當自我因素參與進來後,就能令先天能力加工出來一個所需要的結果。

【問】:我的理解就是說參禪成佛,萬萬人無一人;而修淨土成佛,有很多人。人本身的屬性就是立相,即我們腦子有個執著的東西,所以總要追著一個東西,而參禪就是腦子裡沒有一點東西,只是參話頭,所以比較難成。是這樣理解嗎?

【答】:不是這樣。我們要走入龍樹菩薩的華嚴行法體系,因為它是直接指向無上自覺的行法實踐,所以我不能說簡單、省事的行法就可以成佛。因此,要講清楚:為什麼末法時期唸佛、坐禪都成就不了?不是我們不用功,而是理念有問題。末法時期不是眾生不用功,也不是距離佛陀時間久遠造成的,而是因末法時期眾生的知見造成的。其實,即便佛陀在世的時候,很多人也是在外道理念裡面,對他們來講就是在末法時期,所以這是理念上的問題。

剛才談到天帝釋關注某一法生起名相,我們要上升夜摩天、兜率天,即生起思惟、分別、選擇、判斷,這些都是依賴於人天眾生的屬性而生起,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思惟、分別、選擇、判斷不會像其它眾生,比如動物一樣,基於本能、直觀的感受去做的。動物有很多可以預知生死、預知災禍,但都是依於本能的。我們要的不是這個,必須要依賴差別智裡自我因素的參與,即自我因素要能確切的感受到,也就是如實知、如實體驗。

因此,住行向地四位行法一定強調自我因素的參與,在參與中十住位的生起名相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名相就沒有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的如實知和如實體驗。「如實」意味著審核,人天眾生的審核不能離開名相、概念、思惟、選擇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