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定是否成就常寂光土?

【問】:

經常聽到有人講,某某往生到常寂光土,也聽到有些善知識講經時提到,某某成就者臨終時講,他成就的是常寂光土。但從其平時的演說中,並未看到有關道種智方面的成就,請問怎樣判定是否成就常寂光土?

【答】:

如何定義「成就」這兩個字要依照佛經,不是自己講到了常寂光土,就是常寂光土。也不是說我們說他到了常寂光土,就是常寂光土。

佛教不是唯心主義,不是自己說怎樣就是怎樣。如果自己說怎樣就是怎樣,阿Q早就成佛了。如果我們說他怎樣他就是怎樣,那我們至少也有點石成金的能力。所以,行法實踐是不是有所成就,要看是否符合成就的標準,還要看是否有自己的身心覺受,並且這種身心覺受要能夠透過言說表達出來。

若說自己到了常寂光土,但是在言說上漏洞百出,或者故弄玄虛,這就不是。佛陀、龍樹菩薩是在常寂光土,看不到他們在說法上有什麼故弄玄虛,更看不到打啞謎,漏洞百出。

在別教行法中,修行者到初住位就稱為登地位,到無生忍以後就稱為常寂光,這是不準確的。我們說過修行者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有三個階段證得與諸佛等同:1.十住位得無生忍,證一切法空,2.十地位證一切法不空,得無生法忍。3.到如來地證一切法空與不空。

所以要看站在那個行法次第上來看。

道種智行法是證一切法不空的行法階段,不論他是不是用這個名相,要看他是不是強調在當下的世間一切法中成就無上正覺,成就如實生起一切法,如實知一切法,成就圓滿智慧。而不僅僅是強調遠離一切法的束縛和影響,強調異身、異處、異時成就,強調諸法皆幻。

站在否定一切法的角度來說,一切法皆幻,是方便說。「方便」的意思是指,借用說「幻」,讓我們不執著。而從無上正覺的角度來說,否定一切法之後,並沒有另外一個本體,沒有另外一個實相。所以這一切如幻的諸法就是實相。

所以必須回到一切法如實知,才能到達無上正覺。除此一切法之外,沒有另外的一個無上正覺。世尊在般若經上說,【若以清淨心觀一切法,則一切法皆可入般若波羅蜜。】

因此,是「如幻」還是「如實」,不在諸法本身,而在認識諸法的模式。雜染、生死都是從認識諸法的模式生起的,不是從諸法本身生起的。

比如「蘋果」就是蘋果,包含了蘋果的一切屬性。但是不同的人,對這蘋果有不同的認識。我們要的解脫,是從所有的認識中得解脫,不要固執的認為蘋果只能是這樣的認識,而不能是那樣的認識。不是從蘋果本身得解脫,也不能把蘋果消失掉,或者遠離蘋果本身,去找那個對蘋果的無上正覺。

道種智的意思就是,能夠根據不同的認識模式,來確認蘋果在不同認識模式中的作用。直接來講就是,在道種智行法裏面,如實知本身就是實相,乃至於「識」就是實相。那麼我們認為虛幻的,偏差的「識」怎麼能算是實相呢?要知道虛幻的、偏差的、不如理的「識」生起的生死束縛,那個束縛本身就是不如理「識」的實相。

當我們明瞭「識」的根本作用之後,就能選擇一個符合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的「識」的作用,而不取那個帶來生死束縛的「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