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願攝受是否就是身心內在的覺知、觀察所生起的能力?

【問】:

我想再確認一下,剛才您講到本願的攝受。就是指我們身心內在的覺知力和觀察力能夠生起。也就是說,當我自己身心內在的這個覺知力、觀察力生起的時候,也就是我已經得到了攝受,還是說,我自己的覺知力、觀察力跟那個本願之間有一種聯繫,這裡我還有一點兒糊塗?

【答】:

我們再解釋一下。因為講到觀想阿彌陀佛本願攝受,這是專門針對我們行者的,就是要有觀想,要體會到什麼叫本願。實際上,如果我不是一個修行者,或者是家裡的寵物,它有沒有阿彌陀佛光明的照耀?也是有的,為什麼?我們強調過【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經的語言,若轉化成現在的語言就容易懂了。凡是有生命的、有身心覺知的,他生命裡面的那個身心覺知的那一切法皆是阿彌陀佛所生起,這樣就容易理解了。

所以,家裡的寵物狗有喜、怒、哀、樂,知道什麼好,什麼不好,它要休息,它有覺知,但它沒有反思的能力,所以它要成就無上正覺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它生命當中有身、有覺知、眼能見、耳能聽等等,同樣是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所照耀的地方。

【問】:

我好像聽明白了,就是說,阿彌陀佛本身是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法。講到本願攝受的部分,就是我自己身心內在的覺知力,觀察所生起的能力;就是生命中的一切法,跟我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之間的關係。

【答】:

我們人和動物的差別就在於:人有反思的能力、判別的能力和建立標準的能力。

所以「本願」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修行者生命當中本來就有的一種力量。換句話說,這個力量作用在一切法中,一定會在生命裡生起。所以我們學習佛陀教法,希望獲得生命的自在解脫,成就無上正覺的這個力量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是我們自願要成就的,這是生命中本有的力量。就像孟子講的,人有對於智慧力的嚮往、對於人性的嚮往。孔孟學說的理念就是把人作為生命中最核心的因素;所以孟子講這種嚮往的力量就像「如火始然,如獸走曠」,即這種力量就像火被點燃之後,要繼續燃燒一樣,好像野獸在曠野裡面奔跑,它是一種動態的力量,這個力量是生命本有的。

所以「本願攝受」一定要從「內在生命當中本來就有的力量」的角度去認識。這樣對於怎樣讓這種力量生起?以哪一種模式來生起?生起之後,作用於何處?以何種形式呈現?等等問題就都有答案了。

它作用的地方,就是在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中,並且是在微細的觀察、覺知、智慧運用下來呈現。所以講到本願的時候,一定是生命本來就有這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