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法界功能顯現是怎樣的

【問】: 普賢菩薩法界是怎樣的功能顯現?

【答】:

除了凡夫的雜染穢土世間,還有不少淨土世間,包括世間淨土,外道淨土,權教淨土,別教淨土等等,實際上,世間淨土和外道淨土,甚至權教淨土,從佛教的立場看,均屬於凡夫雜染世間,都具有八識的作用。只有到了四智成就,才進入到別教淨土。

這些世間的特徵就是,處在一種世間裡面,就不會同時處在另外一個世間裡。但是,普賢菩薩法界世間不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個。雖然不是這些其中的一個,但是也不離開這裡面的任何一個。換句話說,處在普賢菩薩法界的眾生,可以同時在任何一個世間。

這不是依賴世間的語言名相和知識邏輯所能「理解」的。

以八識為核心成就染著世間,四智為核心成就淨土世間,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模式;而普賢菩薩法界完全消弭了這兩種模式的作用,而能在染著世間成就淨土,即法界淨土世間。這種法界世間非染非淨,非凡夫世間亦非行者淨土世間。從智慧地來看,只有超越了八識和四智兩種模式,才能進入。也就是說,只有等覺菩薩以上的行者才能到達。別教行者第八地以上可以分證這種普賢菩薩法界,這是一種超出相對理念下的法界淨土世間。

對立的世間總是可以很好地表達和描述,因為都是依賴於凡夫世間的個體經驗和知識邏輯可以到達的層面,就好像雜染和清淨對立的情景容易理解一樣。到達普賢菩薩法界的行者完全離開凡夫世間的語言邏輯和個體經驗,非是以內外、染淨、權實所能到達的證量,是完全需要依靠身體力行式的智慧功德方能體驗。

普賢菩薩法界的行者處雜染世間而不染,入淨土世間而不住,處生死法界而不被生死所纏縛,成就無礙辯才而非言語能及。

行者進入等覺地,超越四智行法之十地聖位,而進入到自性地普賢菩薩法界,亦即自性地之灌頂位。行者依照《菩薩瓔珞本業經》,雖然未至如來地的圓滿智慧與功德,但已踐金剛地,入金剛三昧,一切佛法皆現在前。普賢菩薩法界,對於前面提及的諸多世界,並非簡單的遊行及包容,而是一種徹底的改造,是從自性地中的智慧及功德中生起大涅槃地的法界世間。

從《華嚴經》受持和所能成就的角度看,八識世間行者所能受持的就是下本華嚴,四智成就世間所能受持的就是中本華嚴,而普賢菩薩成就法界世間所受持的則是大本華嚴。中本和大本華嚴,都不是凡夫世間的知識邏輯所能到達的證量,都不是用世間的文字名相所能表達的,是成就者依於自性地證量的內在覺知。

簡單說,這是一種「是什麼就是什麼」的法界淨土世間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