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生忍或無生法忍名詞的解義》                                                    2023-12-30

關於無生忍和無生法忍,「無生忍」講的是依於本體的,「忍」代表安住。一般容易把它理解爲忍辱,好像是別人給我一樣東西,我被動的接受它,叫做忍。無生忍的「忍」把它理解成「入阿鞞跋致地」的那個安住就可以了。

我們講到十住見性位的時候,特別強調:一定要在一法一法當中去見性,並不是一下就能到見證自性法。現在的修行者很多人形成了一種錯覺,認爲我只要通過某一種方法,就能夠到見性位。而且到見性位之後,一瞬間「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統統現前,這是不對的。《華嚴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要在一法一法當中去證得梵行清淨。當我們證得梵行清淨、具有能夠安住在一切法中的時候,才叫真正的入阿鞞跋致地,到達見性位。

比方我每天碰到十件事對我有影響,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某件事,我能處理好,它對我不再有影響,能得梵行清淨。那麼在這一法上你是見性的,但並沒有安住在十個所有法中。什麼時候每天面對十法,基本上都能夠做到有七、八個不再對我有影響,這時纔可以說,我到見性位,到第七住位。它不是一瞬間到的,這叫無生忍。證無生忍就得梵行清淨,稱爲證一切智。

一切智不等於根本智,一切智是能夠生起根本智的力量。一切智加上道種智纔等於根本智。我們以前談到過根本無明、一念無明,一切智、道種智和根本智它們之間的差別。到無生忍就是第七住位入阿鞞跋致地。

無生忍一詞碰巧是可以分開解讀的,「無」代表它對我沒有影響,「無生」是代表以自我因素生起的知識、經驗和體驗對我不會造成影響,「忍」是代表安住。

無生法忍的「法」代表我對它是有體驗的,而且我對這種體驗是能夠如實知的,我知道這一法的邊界,知道它如何演變、如何流轉。這個時候,我在得梵行清淨的同時,還增加了如實知,這叫無生法忍。所以「無生忍」是沒有自我因素的參與,只是見一切法總相。「無生法忍」是有自我因素的參與,而且在自我的知識、經驗、體驗當中能夠建立。另外要清楚,並不是每個名相都是可以拆開的,這個沒有一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