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指報身和法身的總和嗎?是讓智慧種子發芽,成為生命的主導力量?》
2023-9-30
【問】:您在《覺悟華嚴經》系列,注以「止於至善的生命理論與行法實踐」,這個生命是指報身和法身的總和嗎?娑婆世界是凡夫種性的報身世間,成就報身世間就是將凡夫種性提升到菩薩種性,用華嚴行法提升種性的過程,是讓智慧種子發芽,依教奉行,讓慧命成為生命的主導力量,以至圓滿成就法身。這樣理解對嗎?
【答】:這裡有個很關鍵的地方需要澄清,就是生命是法身、報身、化身三個方面的總和,或者說生命是一切法的普遍存在、自我覺知,和對一切法體驗的三個方面總和。修行是為了從凡夫種性的生死法界,轉變到另外一種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的狀態,這是兩種狀態的轉變。簡單來講,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是修行者的一種創造,它不是本然的存在,需要學習和訓練,但這種能力和欲求是人天眾生本身所具的。
讓智慧種子發芽,這個概念是不準確的。從根本智的角度來講,智慧種子一直都在,它沒有發芽與不發芽的問題,它是我們對一切法生起覺知的那個能力。在《佛說阿彌陀經》裡,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變化成鸚鵡、舍利、迦陵頻伽等等,講到『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這是一種密法言說,極樂世界的鸚鵡、舍利等等諸鳥,在我們現在的生命當中,就是指眼耳鼻舌身的一切生命體驗。【阿彌陀佛的光明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所有有情皆有覺知一切法的能力,這種覺知一切法的能力就是阿彌陀佛,種種具體的覺知一切法的體驗,是覺知一切法能力的表現,這種體驗用經典的語言來講,就是阿彌陀佛變現的鸚鵡、舍利、迦陵頻伽等等眾鳥,是一切眾生皆有的。也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那個佛性,就是生起覺知一切法的能力,它常在。
若從差別智的角度來講,假如不經過學習和訓練,智慧在凡夫種性的生命裡面表現形式就是妄想,具體表現出來就是貪嗔癡慢。修行者經過學習和訓練,能夠把妄想,把貪嗔癡慢轉變成智慧、梵行清淨和無上正覺,這個過程同《覺悟華嚴經》的副標題上講的「止於至善的生命理論與實踐」,是一個意思。
從根本智的角度講,無上正覺的力量是自性本有的,這個力量怎樣通過差別智的行法,確切地到達梵行清淨、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的,就要談到根本智行法,我們在後面的問題裡會大略介紹一下,根本智的行法要在差別智行法裡面才能呈現出來,那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