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信位去除異身異時異處,輿見性位的有何不同》

2024-01-13

【問】:十信位時要去除異身異時異處,和到達見性位時去除異身異時異處有什麼區別?

【答】:差別在於十信位是在普光明殿演說的,普光明殿行法是從根本智、根本無明、從自性法能力的角度去說的。而住行向地四位行法是在四天宮、四寶殿演說的,是在一一法中落實的角度去說的。

十信位是文殊菩薩在普光明殿講的。十信位的六品經文中文殊菩薩爲法主,講《如來名號品》、《佛四聖諦品》,從根本智自性的角度講。十信位是講生命當中有這個能力。比如文殊菩薩演說《如來名號品》和《佛四聖諦品》,意味着每一個人都能對一切法有生起關注的能力。

《如來名號品》是十信位裏面的第一品,也是普光明殿這一處演說的第一品,代表修行者有成就如來地無上正覺的可能性和能力。表明自性跟生命體驗有一種「契約」,這個「契約」就是自性爲我們成就生命解脫成就無上正覺做出了「保證」。

我們需要確切的劃分來描述這種能力,和這個能力的具體表現。能力和可能的表達是在《佛四聖諦品》中,從當下能夠體驗這一切法。而能力的落實要在住行向地四位行法中,落實在一法一法的生命體驗中去成就。比如:某人有準確計算的能力,這是從十信位的角度講。如何知道某人有這個能力呢?就要具體到每一個計算裏面去算,來呈現這種能力。具體的計算產生的是一種體驗、在一法一法中的體驗、具體的體驗。

有師兄談到十信位層次更高,其實不然,在十信位,普光明殿代表的是根本智自性法能力的呈現。差別智行法是指在四天宮、四寶殿具體的生命體驗,要在一法一法當中落實。如果把普光明殿跟四天宮、四寶殿的四位行法分開的話,普光明殿不是靠作意思惟到達的,它只是提供一種保證,能力,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