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界定直覺在華嚴行法裏的位置?》
2024-01-27
【問】:請問張師兄,我覺得在很多時候是自我因素裏的知識和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是第六意識的反應,但有時候是直覺,而這種直覺超越一切本有的累積的知識和經驗。這個「直覺」是不是就是根本智驅動般若智慧顯發在差別智的表現呢?如果是的話,爲什麼次第不清晰,不能穩定的、有規律的出現呢?如何界定直覺在華嚴行法裏的位置?
【答】:根本智是以直覺的形式出現的。
我們剛纔談到根本智的語言以場景化的、故事化的形式出現,這種就是直覺。它不依賴於邏輯思惟,不是差別智裏面思惟、文字、名相,它不需要推理,它是密法言說。所以這裏所談到的「直覺」是根本智的語言,要在差別智裏面呈現。這個力量剛剛生起的時候給我的體驗就是「直覺」。當你說到「我覺得」的時候,它馬上就到達差別智的具體的生命體驗裏面來了,但它最初的力量就是根本智,般若智慧是以直覺的形式出現的。
接下來說到“爲什麼這種 「直覺」不是次第清晰的、也不能穩定、有規律的出現呢?”當我們談到次第清晰、系統完備、概念準確的時候,這些都是從差別智體驗的角度去講的。
根本智是提供差別智所需要的能力、可能性,提供一種保證。什麼意思呢?就是根本智的力量生起的時候,比如我們要算算術,我們有算算術的能力,這是根本智提供的,但它不負責對錯的問題。它只提供可能性和保證性。就是我有計算的能力,這是從根本智的角度去講的。但當我具體要計算的時候,可能計算錯或計算對,而「對和錯」是在差別智裏面去判斷的。根本智只提供這種計算的能力,提供一種你有審覈自己的可能性,以及這種保證性,而中間的細節、生命體驗是在差別智裏完成的。也就是說根本智不提供必然的結果,能否把這些計算準確不是根本智提供的,它只提供你能計算,對和錯是差別智的作用。
從這我們能理解到,自性地的生命力量能生起一切法,但是它不保證這一切法在生命體驗當中,是極樂世界還是華藏世界,它不保證在差別智的體驗當中,是梵行清淨還是煩惱染濁。因此它不保證這個結果,但是它給你提供一種能力和可能性。也就是說它生起之後,到差別智的行法體驗裏,你若要到娑婆世界,它就可以提供娑婆世界;要到極樂世界,它可以提供極樂世界。我們修行者就是利用根本智所提供的這個能力的可能性和規定性,在差別智的行法當中獲得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因此談到次第清晰、穩定有規律出現等等,都是在差別智裏面去表達,不在根本智的層面。
以前也談到過一個例子,就是當我們面對一切法、面對名聞利養的時候,一個人可以撒謊,也可以誠實,撒謊和誠實都是根本智所提供的能力。但是如何選擇需要自我因素的參與,參與即確定了我的目標是娑婆世界,還是極樂世界。同樣自我因素的思惟、分別、選擇、判斷的過程,到底加工出來的是娑婆世界還是極樂世界,或華藏世界,都是在差別智行法裏呈現。
將來讀到《華嚴經》十信位行法的時候就會更有體會。十信位的第一品《如來名號品》是在普光明殿由文殊師利菩薩演說,告訴我們自性根本智中有一種能力,如果經過行法實踐,就能夠到達如來地無上正覺,這個能力是根本智提供的。但是怎麼到那兒去,中間就要經過住行向地四位行法。
這裏問“如何界定直覺在華嚴行法裏的位置?”簡單來講,「直覺」就是出於根本智的力量,它是以故事型的、場景化的方式,以靈感的方式呈現的。那這種靈感到底是妄想還是無上正覺?要在差別智行法裏面一步一步的去體驗。我們前面談到過衆生的妄想,那個妄想的力量就是根本智的力量,也是獲得無上正覺的力量,問題是我們在差別智行法裏能不能將這個妄想轉變成無上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