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生未遇阿彌陀佛時,也被佛攝受嗎?
【問】:
善知識講,我們現有生命中的功德能夠創造善業、能夠拜佛,以及今生的福報,這些都是彌陀本願的攝受。請問修行者在沒有遇到阿彌陀佛之前,阿彌陀佛是不是已經攝受了?以及怎樣對阿彌陀佛的本願攝受進行觀想?對於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和他的本願攝受的這種觀想,和基督宗教對於天堂、上帝的觀想有什麼差別?
【答】:
行者在這個問題上非常容易產生混淆。前面我們提到過「業」的問題,即華嚴行法之前,在聲聞,緣覺,別教菩薩的修法階段,認為「業」是生命中的一種力量,它生起來的諸法會給我們造成困擾。這種困擾在佛教理論中被稱作染著,因此往往有一個概念,就是要把「業」的力量去掉。
我們要清楚,「業」是一種生命力量,修行所要針對的是這種生命力量生起的諸法給我們造成的困擾,並不是把這種生命力量息滅掉,這是一個核心的轉變。所以,當講到消業障的時候,實際上不是去除生命中這種力量的生起,而是要調整力量生起後的模式,使之成為獲得自在解脫的力量,成為成就無上正覺的力量。
生命中的功德能夠創造善業,「業」是生命當中最核心的力量。若從微細的地方來講,實際上我們眼能見,耳能聽、鼻能嗅、舌能嘗,都是業的力量。
這裡說到「修行者能夠拜佛、有今生的福報,都是彌陀本願的攝受」。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阿彌陀佛本願攝受與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問題。在華嚴行法之前是聲聞,緣覺,別教菩薩的行法階段,總體來講,我們認為的阿彌陀佛是在我們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之外的。所以講到阿彌陀佛的本願加持、本願攝受,都是說外在有一種力量對我們有影響,這種影響是出於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管是四十八願,還是怎樣的一個願力,對我們是一種攝受,這是在華嚴行法之前我們所認知的。它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在不同的修法階段,對佛教的很多根本理念、認知模式的問題。
進入到華嚴行法後,要知道阿彌陀代表我們生命當中的一切法,講到阿彌陀,實際講的就是我們生命當中的一切法。
因此,阿彌陀佛的一切法就在我們的生命中,不管我們是否感受到它,它都是存在的。這在《無量壽經》中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既然阿彌陀佛威神光明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那麼我們在眾生界的時候,甚至在畜生道,阿彌陀佛的光明是不是也能夠照到?這裡就要知道,當我們講到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時候,那個十方國代表什麼?實際上,我們每一個眾生就是一個國土,所以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是照耀每一個人的國土;問題是我們怎麼能夠知道阿彌陀佛在我們生命當中的體現?
以前的理念會認為,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見到阿彌陀佛、沒有開悟、沒有明心,即自己的智慧力還不夠、障礙深重,所以見不到阿彌陀佛威神光明的照耀。
這個理念乍一聽沒問題。但如果仔細去辨析,是有盲點的。為什麼?因為《無量壽經》講得清清楚楚,「阿彌陀佛威神光明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無所障礙的意思就是十方國土的眾生你知道他,不知道他,有智慧、沒智慧,有覺知、沒覺知,阿彌陀佛的光明一定是在他的國土上沒有障礙。也就是說,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講,不管是佛教徒,無論是不同行法階段的佛教行者,還是畜生道的所有眾生,並不因為你沒有明心、沒有見性、沒有智慧,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沒有到達你的生命當中。我們要把這個盲點先找到。
所以,並不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 太陽懸於虛空照耀地球,因我出去的時候打了一把傘,所以太陽照不到我。過去我們常常用這個比喻來解釋阿彌陀佛照耀我們每個人的國土,但因為沒有智慧,所以阿彌陀佛的光芒被擋在了生命之外。
顯然,問題是太陽光並不是「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就像打一個傘,太陽光就照不到我們了。因此,用太陽比喻阿彌陀佛是不恰當的,因為太陽是有死角的;而阿彌陀佛照耀十方國土是沒有死角的;所以,如果比喻太陽是阿彌陀佛的話,我們每一個人打傘出去,他同樣能照到我們。
對於學習《華嚴經》的同學來講,要知道阿彌陀佛的光明一定在我們的生命中,問題是哪些是?這個問題講到「沒有遇到阿彌陀佛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攝受?」可以看出問題本身是站在聲聞、緣覺、別教菩薩的角度來講的,而不是站在華嚴行法,即內在覺知模式的修法來講的。
那麼,在我們生命當中哪些法是阿彌陀佛光明照耀的呢?坦白講,就是我們身心覺知的一切法。我們的眼能見,耳能聽,鼻能嗅,舌能嘗,身能感知觸,這個能力在畜生道也有;或者講一切有情眾生皆有眼、耳、鼻、舌、身的作用。所以眼、耳、鼻、舌、身的一切法,在我們生命當中能夠被覺知到、被觀察到,這個就是「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所以, 我們生命當中身心覺知的一切法,就是阿彌陀佛所照耀的一切光明。
如果明瞭這些理念,就能體會到:沒有遇到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是不是已經攝受?實際上只要我們有身,一切有情眾生只
要有身心覺受,身心覺受的一切法就是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