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知見、正思惟的生起即是憶佛唸佛
【問】: 正知見正思惟、智慧力的生起是否就是在憶佛唸佛?
【答】:
對; 在菩薩道種智行法裡面,十住到十地確實就是這樣的,所以它已經不是總相形式的了,而是說每一個念頭的生起皆是憶佛唸佛。
另外,佛教中特別強調戒律,在聲聞、權教種性時,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這叫戒律;但是在華嚴菩薩道種智行法中,戒律則是指如果能夠生起智慧而你不生起,這是犯戒的行為。所以,兩種戒律是不一樣的,前面那種是說這件事情不能做做了,叫做犯戒。而對大乘菩薩來講,這件事情應該做,你沒有做,叫做犯戒,這是從事情本身來講的戒律。
如果我們再細講,比方說修行者入寺院門的時候要先邁右腳,走右邊;那麼請問我先邁右腳或先邁左腳,與成就無上正覺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戒律裡面要界定這一條?要知道進入到華嚴行法,進入到菩薩道種智行法,那些非常微細的戒律是讓我們生起覺知的。
比如供佛的時候,應該怎樣點燈燭?拜佛的時候手應該怎樣放?腳應該怎樣放?這些規定都是讓我們生起覺知的;當我們能夠生起,能夠體會到,有身心覺受的時候,這本身就叫持戒。如果是潦潦草草地,都沒有意識到,或還在打妄想,拜佛也就是鍛煉身體。所以戒律在不同的行者種性裡面,表達形式是不一樣的。
【問】:
就是說如果身體在拜佛,但是思惟沒有沿著這個拜佛,其實也不算拜佛。
【答】:
沒錯,也不算。但是在很多人的理念裡面,比方說在聲聞模式裡也算,我們現在講到的是菩薩道種智行法,那種方式沒有壞處,像鍛鍊一樣。然而能不能夠生起正知見正思惟,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