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聲聞阿羅漢相當於華嚴行法的七住位嗎?

【問】:

二乘聲聞的最後果位,是證得阿羅漢,是否相當於華嚴行法的第七住位?

【答】:

關於這一點,過去的善知識有時候把它劃在第七信位;但是從唯識的角度來講,或者從玄奘大師的《成唯識論》來講,實際上都是可以到達第七住位。

第七住位就是要見一切法,見到空性。譬如,行者到達第七信位或第七住位,會有兩個特徵,一是無所住,二是見一切法。實際上,見一切法是指所有我們要厭離的,或者要成就的,都是在我們自己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中來建立的。在一切法中,不管是我們厭離的,還是欣求的,你以為在外面的那一個,其實它還是跟你在一起。這是第七信位和第七住位,阿羅漢證入所要到逹的。

「遠離」作意的本身是不出生死的。從初信位到第七信位,或者華嚴行法信位之前,我們生起「遠離」作意時,有時是意識不到這種作意本身,實際上也是對我們的束縛。即便是進入到華嚴行法的初住位到七住位,初行到七行,乃至於初地到七地,其實還是有「遠離」作意的習氣。為什麼這個時候稱它為習氣?因為從初住位到七住位,乃至再往上時,我們雖有這個習氣,但是能馬上意識到這是生死法。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在「第七位」畫一個界限,第七位之前都是有法的,就是有為法可以到達的。這裡的「有為法」指的就是凡夫種性的作意思惟所產生的習氣。

初住位到七地位的有法習氣,與信位之前的習氣是有差別的。初住後有為法的生起,我們是知道的,而且能看明白它,能馬上

生起對治的行法。

華嚴四智行法,即住行向地,每位行法從初位到第十位,一共四十個位次。從十位的角度說,首先要注意的是第一位,即初信位、初住位、初行位、初迴向位、初地位,這是種性位,大家需要知道各初位之間的差別。

第七位,都是當位種性阿羅漢的成就位。講到第七位時的出離生死,出三界,是指出離有法習氣對我們的影響。第七位以後,即第八位到第十位,就是入滅盡定行法。它不是作意思惟可以到達的,也不是有為法可以到達的。實際上是把阿羅漢行法入滅盡定後,通過在一切法中加以拓展,深入微細而到達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初位、第七位,以及第八位到第十位的行法區分清楚。

另外縱向也要看清楚,即信位之前,信位、住位,一直到地位,清楚各位之間的差別,這樣才能對五十位行法中的每個位次所要完成的工作、指標,以及行法內容都能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