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四個階段六位行法?
【問】:
《覺悟華嚴經》第203頁,十信位《如來名號品》提到的十個行法次第,實際上經文只提到九位,它與六位行法的四個階段,五十三參的五十三個位次的對應關係是怎樣的?
【答】:
大家可以到《覺悟華嚴經》的那一頁去看一下,裡面提到《華嚴經》的結構問題。十信位那些行法次第的翻譯沒有完全對應普光明殿諸品的名稱,那個名稱直接看可能不一致。這裡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缺文,因為十信位中講到的那些名相,在普光明殿沒有體現出來。另外一種可能,是不同的人翻譯時,使用了不同的名相。
我們在討論行法理論和行法次第時,要考慮到經文是串行的文字羅列,不能直接看到它的整體理論結構。通過前面的學習就能知道,華嚴行法理論的演說結構不是串行的,而是立體的,是結構化的。十信位講到的那些行法次第,並沒把結構給我們提供出來。
過去人在解讀《華嚴經》時,常常把《華嚴經》的行法次第判斷為串行的。十信位在普光明殿演說,十住位在須彌山頂演說,之後再到另一個處所,夜摩天宮演說十行位。這都屬於串行的模式。
我們現在是以結構化的模式來詮釋《華嚴經》,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是發心處,依根本智所生起的一切法發心;第二個是住行向地四位行法,是一個整體結構,講菩薩道種智行法;第三個與第四個是講等覺位與妙覺位。
以前講義中提到的四個階段六位行法,實際上我們強調的是四個階段,六位行法是按照以往善知識的常用說法來講的,並不是結
構化的。
所以當大家把《華嚴經》的整體結構建立起來後,諸品之間的關係也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