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種和一切法
【問】:
因為在《大智度論》卷11,【智慧門就是種】,一個智慧門就是一種。然後說:【以一切無量智慧門入一切法,就是一切種】。不知道為什麼說兩個「一切」。我理解您講的這個道種智就是除了念頭生起,還要有道在裡邊。是不是說因為我起了一個念頭,然後我又能夠依照佛的知見去如理的思惟,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道種。
【答】:
您說的這個理論方向沒錯,注意這裡有個「如理思惟」的問題。什麼叫如理思惟?行者進入華嚴行法,怎樣纔是道種智?行者一定要深入微細,具體有三個層面:一,概念必須準確;二,行法次第必須清晰;三,理論要完備。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才能叫「如理思惟」。
關於一切種、一切法的問題,是在《大智度論》第十一卷中闡述的。比如,針對一個嗔恨的念頭,菩薩知道在這個念頭生起之後,不同種性的眾生,針對這個念頭所表現的行為和思惟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所有種性眾生針對嗔恨這一法,所生起的思惟模式、所付諸的行法模式有無量種;而對於所有這些不同,菩薩都要明白。把無量種總和起來,就叫一切種。「種」是從理論上講的;「法」是念頭生起之後,真正開始運用,真正開始生起思惟,行者能明瞭,這叫「法」。
「一切種」到「一切法」的問題,就是一個念頭生起,綜合不同世界,不同眾生,不同種性、不同環境等等這些不同因素,它有無量種生起的方法,這些菩薩統統能明瞭,叫「一切種」。念頭生起之後,菩薩對雲何對治,顯相,流轉、體性、覺知,這些統統明瞭時,就進入到思惟與行為的階段,這時就變成「法」, 就是成就「道種智」。
在有法裏,若不生起念頭,道種智連種子都沒有,華嚴行法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都要有很清晰的念頭生起。
在十行位念頭生起時,菩薩能覺知到,捕捉到這個念頭生起,知道它的因緣、體性、流轉、覺知,對這些完全明瞭,這是「種」。這些「種」將在世間以什麼樣的形式顯現,對我們會有怎樣的影響,就是明瞭道種智。到十地位時加以落實,就是道種智成就。
現在一定要先把核心理念抓住。剛才講到一切智是空智,聲聞、緣覺都可以成就;但是道種智是菩薩智,是在有法裏成就的。空法只有一個,不執取即可,但有法卻有無量法。
有法是怎樣生起的?一個念頭生起時,我們如何知道這個念頭的生起、顯相、流轉、體性、覺知呢?《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把一個念頭的生起,怎樣形成十方世界的顯相,言說的非常清楚。我們現在是把《華嚴經》的文字言說變成理論言說,這對於我們中國的思惟模式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如果依照文字言說型,就像《華嚴經》把這個念頭生起之後十方顯相照實言說一遍。我們現在是把這個文字言說後面理論的部分闡述出來,即任何一個念頭生起,怎樣去覺知它,利用華嚴行法,從十個方面去言說它。如果按照別教行法,至少要從四個方面去言說它,即「成住壞空」,「生住易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