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講
相 關:入法界品·五十三參之八地位至十地位 關鍵字:不退轉階段與一生補處階段、諸『王』代表根本智總持力、十地位諸善知識往昔本事核心因素對照、密法言說中的重要因素、第八地位以成就種種身得『身業』自在、第九地位到達無上正覺的世間出生地、妙德圓滿神往昔為佛乳母、菩薩異熟因果
上一次講到五十三參的第七地位遠行地,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得『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到達別教菩薩四位行法中所有有功用行行法實踐的圓滿位,『得無生法忍光明』。
第七地位行法在娑婆世界展開,這一參末後是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推薦善財童子參訪第八地位善知識,經文是這樣:
【善男子!此道場中,有一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汝詣彼問:菩薩云何教化眾生,令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嚴淨一切佛剎?云何承事一切如來?云何修行一切佛法?】
第八地位不動地,亦稱為不轉地、童真地、難得地,是十地位一生補處階段中的第一位行法,是十波羅蜜中的第八位願波羅蜜行法,即『身語意』業入滅盡定行法中的『身』業入滅盡定,對應初發心階段『佛法僧』三個因素中『僧』的因素,與第八住位毘目瞿沙仙人、第八行位大光王、第八迴向位正趣菩薩、第八等覺位無勝軍長者的行法對齊。『一生補處』階段亦稱為菩薩灌頂位、無功用行、入滅盡定行法階段。
在四十華嚴中,第八地位善知識名譯作『守護一切眾生大願精進力光明夜神』,住處為『此菩提場如來會中』。
『不動地』是指超越有功用行的行法階段,以智慧力自覺主動生起行法實踐,以道種智行法在一切法中不斷拓展和延伸,涵蓋一切法盡無餘,因為無有邊際,超越一切法的分別對立,所以無可轉動。
不退轉與一生補處兩個階段的差別在於:不退轉階段的行法是指有功用行圓滿,以身心覺知的一切法為邊際,以『被動的出離和無所住』涵蓋一切法;而一生補處階段的行法則是以總持力自覺主動生起行法實踐,以『主動拓展、延伸和無所住』超越身心覺知的一切法邊際,因為一切世界的一切法無有邊際,所以主動拓展和延伸的行法亦無有邊際。
有功用行階段的行法理念,是從針對一一法的行法實踐指向入滅盡定行法中的差別智行法的總持力;八地以後是從無功用行的差別智行法的總持力指向等覺位的根本智行法,即指向如來座前普賢菩薩法界。修行者要從有功用行的行法首先到達阿鞞跋致、不退轉,然後才能到達灌頂位、一生補處。這種思想在原始佛教時期是以菩薩四個行法階段的形式構建,隨著佛教行法理論不斷理論化、哲學化,不斷深入微細,最終以十波羅蜜與四智法總合在一起,才到《華嚴經》時期的四十位行法。
有種觀點認為理論化、哲學化的佛教只是文字知識,並非實際的佛教,事實不是這樣!雖然在行法實踐的最初階段,在共外道行法階段,修行者靠皈依善知識如說修行,似乎不需要行法理論即可獲得進步,但這種情況的前提是所皈依的善知識必須具正知見,明瞭什麼是佛教行法,不能以盲導盲,帶領大眾誤入歧途。比如上學,如果目標只是小學,當然不需要很多的理論知識,但如果目標是大學、博士、科學家,欲令這一學科得以發展和傳承,則必須要深刻明瞭這一學科的思想理論。
實際上,如果修行者缺乏對佛教思想理論化、哲學化的理解,缺乏對行法理論與行法次第的明瞭,就只能獲得直觀、表淺而零散的個體知識、經驗和體驗,尚不能開啟道種智行法階段,更何況證得如來地無上正覺。為什麼?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行法理論的角度說,無上正覺的具體表現,即是對行法理論與行法次第做出準確、周密、完整的演說,即以理論化、哲學化的佛教思想的形式呈現,涵蓋生命中的所有法,而不是以諸如『萬法皆空』、『念佛成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等兩三句話可以涵蓋。在原始佛教中,世尊是以十二因緣法、三十七道品的形式演說行法理論與行法次第,涵蓋生命中的所有法,遠非零散而表淺的幾句話可以代替,此即原始佛教時期的理論化、哲學化的佛教思想。
其次,從行法實踐的角度說,經典演說是對行法體驗的描述,是從生命體驗中生起,如果沒有準確的行法體驗做基礎,任何演說只是戲論。換句話說,如果修行者不能對行法實踐與行法體驗做出準確、周密、完整的描述,即表明尚未到達無上正覺成就地。明瞭行法理論與行法次第,是生起準確行法實踐和行法體驗的資糧,如果修行者缺少這種資糧,行法實踐就如盲人摸象,自以為是。
末法時期的修行者不是不勤奮、不吃苦,為什麼絕大部分人窮畢生精力尚不能到達見性位,更何況到達無上正覺?原因在於缺乏對佛教行法理論與行法次第的準確理解,不能如實知自己的行法實踐所在、偏差所在,貪圖簡單快捷,不善思惟,認凡夫外道為善知識。
事實上,《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參訪的每一位善知識,皆能將當位行法理論與行法體驗準確告知,此即成就者依『自我』因素的覺悟和反思,對每一位次的行法實踐所生起的準確、周密、完整的演說。經典中的密法言說以及佛菩薩論義,亦皆是佛教思想理論化、哲學化的表現,龍樹菩薩即是如此深入龍宮集結《華嚴經》帶到世間,這部經正是佛教思想理論化、哲學化的集大成,涵蓋佛教所有的行法理論與行法次第。如果只是文字知識,而沒有行法實踐和生命體驗,龍樹菩薩就不可能集結出這樣偉大的經典,廣利眾生。可以這樣認為,當把經典演說當作歷史故事解讀的那一刻,就已經從原則上偏離了佛教本來的意義,這不是銷文中的細節性錯誤,而是對佛教思想理解方法上的根本性錯誤。
接下來善財童子受善知識教,成就善知識行法,往詣第八地位善知識大願精進力夜神所,經文是這樣:
【爾時,善財童子往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見彼夜神在大眾中,坐普現一切宮殿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普現法界國土摩尼寶網彌覆其上,現日、月、星宿影像身,現隨眾生心普令得見身,現等一切眾生形相身,現無邊廣大色相海身……】
『摩尼王藏師子座』是十地位別教菩薩所成的無上正覺成就相。
『王』代表總持力,依根本智生起,能夠統領這一類的所有法。根本智不是空洞的概念,它與差別智是相對設立的說法,彼此不能分隔獨立存在。根本智具足種種差別智的力量,這種力量即是差別智總持力,能夠生起這一類的所有法。在此當中,總持力即是『王』,圍繞總持力生起的所有法即是『王』的眷屬。因此,從眾生整體的生命體驗來看,『王』即是生命中的『自我』因素,這個因素在道種智行法階段,即是自性地根本智的具體呈現。
比如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出,同行大眾中有諸神眾及世間王眾,此中的文殊師利童子即同行大眾之『王』,同行大眾是其眷屬;第二住位海雲比丘觀察大海時,有大蓮華從海下出,有世間王眾隨之踊出;在第六住位海幢比丘從身所出的十四類眾生中、在第九住位於虛空中現身為勝熱婆羅門作證的大眾中,以及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位諸參中,皆有世間王眾參與其中,這些王眾是以當位善知識所代表的根本智圍繞眾的形式出現。五十三參中的第七行位、第八行位兩位善知識皆是世間王種,代表根本智以總體的『自我』因素成就的形式顯現,成為道種智行法的核心,統領世間一切法;前者到達十行位的阿鞞跋致地,超越有功用行的行法階段,如實知、如實管理身心覺知的一切法;後者到達十行位的無功用行、一生補處階段,視一切法皆悉清淨。十行位的兩位王種之後是十迴向位、十地位,代表根本智的力量到達世間法中,以差別智的形式呈現。
修行者在十地位開啟別教菩薩的普賢菩薩法界,八地以後成就無上正覺。其中在諸善知識演說的往昔本事中,四天下、閻浮提與『王』是關鍵因素,特別是通過『自我』因素與『王』的關係,可以看出『自我』因素如何逐漸依根本智的力量到達普賢菩薩法界,乃至最終入普賢菩薩身,到達如來座前的無上正覺成就地。下表列出的這些因素可以參考:
八十華嚴中,大願精進力夜神『現』二十四種身,四十華嚴中為二十五種身,代表現無量法、無量身。善知識現身的說法在不同行法中皆有出現,其中第六地位善知識能『現一切眾生色相身』等十種身,是從般若智慧生起力用的角度説;此處所現則更加廣大,是從『身業』入滅盡定行法的角度說,代表能如實體驗生命中的一切法盡無餘。
善財童子見善知識現種種身,『一心頂禮,舉體投地』代表以梵行清淨及第七地位行法成就為資糧,對第八地位生起好樂,發起與善知識同類心,得與善知識無量同行,並以偈頌對善知識生起讚歎。演說『偈頌』意味著善財童子發同類心、得諸同行,皆能帶來具體的身心覺受。
【爾時,善財說此偈已,白言:大聖!願為我說,此解脫門名為何等?發心已來為幾時耶?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夜神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教化眾生令生善根。我以成就此解脫故,悟一切法自性平等,入於諸法真實之性,證無依法,捨離世間,悉知諸法色相差別,亦能了達青、黃、赤、白,性皆不實,無有差別,而恒示現無量色身。所謂:種種色身,非一色身……現普賢菩薩像色身。念念中,現如是等色相身充滿十方,令諸眾生或見、或念、或聞說法、或因親近、或得開悟、或見神通、或覩變化,悉隨心樂,應時調伏,捨不善業,住於善行。善男子!當知此由大願力故,一切智力故,菩薩解脫力故,大悲力故,大慈力故,作如是事。】
善知識的演說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是針對善財童子所提問題的第一部分:『此解脫門名為何等?』
『善根』是指安住梵行清淨,安住正知見、正思惟、正解行。『教化眾生令生善根』即指從根本智平等生起一切法的角度,令眾生對一切法生起梵行清淨的生命體驗,生起平等無二的關注思惟,以此『悟一切法自性平等』。『自性平等』是從一切法本體存在的角度說,非從諸法獨特存在帶來不同生命體驗的角度說。雖然一切法自性平等,但如果從生命體驗的角度來看,諸法生起的因緣不同,所帶來的生命體驗即不相同,因此才有凡夫生死煩惱和佛菩薩清淨解脫的差別。換句話說,諸法因緣不同、呈現不同,所能帶來的生命體驗亦不相同,此即自性平等的具體呈現。
『一切法自性平等』是指一切法當下的本然存在、普遍存在本身,即是諸法自性的呈現,不證自明,獨立存在。因為不需要眾生知識、經驗和體驗的參與,所以這一切法的存在本身不增不減、非生非滅、非染非淨。
一切法有自我顯明的力量,即保持自身與眾不同的力量,這種力量能令眾生對此一法生起關注,關注生起即凡夫地一念無明生起,亦或菩薩道種智行法生起。用經典語言來說,即此一法以個別的身心體驗的形式現前,此即生命中這一法的『法身』現前。
一切法普遍存在世間即如來法身所在世間,一法生起即意味著如來法身世間的一法,藉由眾生對此一法的關注,轉變為報身世間的身心覺受,身心覺受生起處即如來法身呈現處。報身世間是不共法世間,不同眾生對這一法生起不同種類的關注,帶來不同的生命體驗,此即眾生世界生起,即娑婆世界、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等種種世界生起。
修行者怎樣入法界、證法身?怎樣體驗善知識所說的種種身?即是以梵行清淨、以智慧力於一切法中平等生起行法實踐,於一一法中皆能獲得自在解脫與無上正覺的生命體驗,在生命體驗中體會如何是『種種色身、非一色身』乃至如何是『現普賢菩薩像色身』。說到底,是依根本智的力量出生一切法,構建符合梵行清淨、符合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的知識、經驗和體驗。
接著是針對善財童子所提問題的第二部分:『發心已來為幾時耶?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經文是這樣:
【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劫,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寶光。於其劫中,有一萬佛出興于世。其最初佛,號法輪音虛空燈王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圓滿。彼閻浮提,有一王都,名寶莊嚴;其東不遠,有一大林,名曰妙光;中有道場,名為寶華。彼道場中,有普光明摩尼蓮華藏師子之座。時,彼如來於此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滿一百年坐於道場,為諸菩薩、諸天、世人及閻浮提宿植善根已成熟者演說正法……】
『善根成熟』是指具足梵行清淨、正知見與正解行資糧;如來於師子座上『演說正法』是指令眾生生起對一切法的生命體驗。
密法言說是將以往的行法模式、行法實踐總合在一起,形成當下綜合性的生命體驗之後生起的演說。基於知識、學問的內容可以重複,有先後次序,但基於行法模式、行法實踐的生命體驗則不能重複,無有先後次序,相同的行法模式、行法實踐在不同因緣下帶來的生命體驗不同,因此,密法言說的內容看上去也就不同。儘管如此,但因為密法言說是基於以往的成就所生起,其中會包含種種因素來體現這種行法模式。
比如,十信位強調對一切法的普遍存在生起關注,關注的具體表現即是對一切法生起種種名相,因此在密法言說中,一旦對世界、時劫、處所、人物等生起確切名號,即表明此是針對十信位的行法模式。再比如,第七住位休捨優婆夷為圓滿光大城的妙圓光王的夫人,住城東普莊嚴園林;第十住位慈行童女為師子幢王之女,住師子奮迅城毘盧遮那藏殿;第七行位、第八行位是兩位世間王、第四迴向位是師子頻申比丘尼以及十地位在閻浮提世間生起等等,在密法言說中,即以大王、大王夫人、童女、長者女、比丘尼、四天下、閻浮提、王都等因素與之對應,表明此是基於四位行法中的對應行法模式生起。
除此之外,釋迦牟尼佛的成就本事亦是密法言說中的重要因素,經文利用與世尊相關的一些因素來表達行法實踐上的意義。比如嵐毘尼園是世尊的出生地、迦毘羅城是世尊的故鄉、摩竭提國菩提場是世尊的無上正覺成就處,另外譬如世尊的說法處、不同親屬與世尊的關係等,皆可作為密法言說的因素,表明行法實踐與無上正覺成就模式、成就地的關係。這些因素很容易和歷史事件混淆,但實際上它們並不是歷史事件,修行者必須深入經藏,具備足夠多的經典資糧才能體會其中的微妙之處。
在第八地位善知識往昔成就本事中,有些關鍵因素可以幫助解讀其行法模式與成就模式。比如往昔過世界海微塵數劫,有劫,名『善光』;有世界,名『寶光』;彼劫中有一萬佛出興於世,最初佛名『法輪音虛空燈王如來』;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寶莊嚴』;城東不遠有一大林,名『妙光』;有道場,名『寶華』;道場中有『普光明摩尼蓮華藏師子之座』,如來於此座上成就無上正覺。時有國王,名『勝光』,有五百大臣;王有太子,名『善伏』,具二十八大人相。太子往昔起大悲心,於城北『日光』大園,廣興布施,捨身命財救苦眾生,『法輪音虛空燈王如來』為說修多羅,名『普照因輪』,會中八十那由他眾生得法眼淨,無量那由他眾生得無學地等,太子於此會中得『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
十地位不退轉階段的第七地位善知識往昔為長者女,名『寶光明』,得毘盧遮那如來所化『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自授寶衣,現今生起第七地位行法,意味著雖然『寶光明』長者女『去王不遠』,得大王自授寶衣,得毘盧遮那如來之諸法相,但未得大王種性,未得毘盧遮那如來之諸法性。正如普光明殿《十地品》所言,菩薩安住第七地位,雖然能『得無生法忍光明』,但未能得無生法忍。
從『寶光明』女不得大王種性的角度看,儘管第七地位之前的諸位善知識中,亦有往昔曾為大王之女、得王種性的說法,但彼諸大王或為文殊菩薩所化,或為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所化,乃至善知識能值遇毘盧遮那如來、觀察毘盧遮那如來所生一切法,但善知識往昔所得的無上正覺菩薩種性,畢竟不同於毘盧遮那如來地無上正覺種性,由此可知第七地位超越之前所有行法的意義所在。
對比而言,第八地位善知識往昔為『善伏』太子,得『勝光』王種性,太子捨身命財所救大眾即『拘留孫佛』等賢劫千佛及無量諸大菩薩;太子得父母聽許,於如來所出家學道,五百歲中淨修梵行,『成就百萬陀羅尼、百萬神通』乃至『見十方百萬諸佛,生百萬菩薩大願』,命終之後,復生大王之家,作轉輪王,之後輾轉復為天帝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等種種身,供養廣大諸佛如來,遠超第七地位行法。除此之外,太子往昔受難於大王身邊的『五百大臣』,此『五百大臣』即『今提婆達多等五百徒黨』,表明『善伏』太子與當下釋迦牟尼佛往昔本事的關係,意味著第八地位得釋迦牟尼佛往昔『太子』成就種性,靠近無上正覺成就地。亦如普光明殿《十地品》所言,菩薩第八地位超越第七地位而得無生法忍。
需要看清的是,雖然『善伏』太子得『勝光』王種性,乃至得轉輪王、天帝釋等種種身,供養廣大諸佛如來,統領世間一切法,遠超第七地位,但『善伏』太子只得釋迦牟尼佛成就無上正覺之前此世間的『太子』種性,『勝光』王並非毘盧遮那如來所化,亦非文殊普賢、彌勒菩薩等所化,而為今此世間『薩遮尼乾子大論師』之前身,這意味著第八地位只得毘盧遮那如來無上正覺『身業』所在世間種性的成就地,未到達『語業』、『意業』種性的成就地。
從普光明殿行法理論亦可看出這一點。第八地位到第十地位是『身語意』業入滅盡定行法階段,亦即菩薩無功用行、一生補處、灌頂位行法階段,按照『身語意』的順序分別生起,與初發心階段『佛法僧』生起的順序相反,以此契合佛教入滅盡定行法的思想核心。根據普光明殿《十地品》可知,菩薩住第八地位,多作大梵天王,主『一千大千世界』,得最勝自在,明瞭世界種種差別;菩薩住第九地位,多作大梵天王,主『二千大千世界』,隨眾生心皆能了知;菩薩住第十地位,則多作摩醯首羅天王,即大自在天王,於法界中得究竟自在。
修行者何時才得毘盧遮那如來種性?簡單來說,要到等覺位,初等覺位善知識摩耶夫人為三世諸佛之母,往昔大威德王為毘盧遮那如來所化,摩耶夫人曾立誓願,隨轉輪王所在,乃至成佛,常為其母,思惟可知。
大願精進力夜神演說往昔成就本事之後,又以三十四首偈頌重宣這個過程,代表『往昔成就本事』是從生命體驗中生起,呈現理性、莊嚴和喜悅。善知識往昔成就本事中有很多細微之處,隨文可知,不再贅述。
接下來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推薦善財童子參訪第九地位善知識妙德圓滿神,經文是這樣:
【善男子!此閻浮提,有一園林,名嵐毘尼;彼園有神,名妙德圓滿。汝詣彼問:菩薩云何修菩薩行、生如來家、為世光明,盡未來劫而無厭倦?】
第九地位善慧地是十地位一生補處階段中的第二位行法,是十波羅蜜中的第九位力波羅蜜行法,即『身語意』業入滅盡定行法中的『語』業入滅盡定,對應初發心階段『佛法僧』三個因素中『法』的因素,與第九住位勝熱婆羅門、第九行位不動優婆夷、第九迴向位大天神、第九等覺位最寂靜婆羅門的行法對齊。
在四十華嚴中,第九地位善知識名譯作『妙威德圓滿愛敬神』,其住處為『此閻浮提從菩提樹,恒河西北,迦毘羅城』之『嵐毘尼園林』。
『善慧地』是指依於梵行清淨,依於根本智所生一切法,平等生起對一切法的智慧應用。簡單來說,『善』不是世間善惡分別取捨中的善,而是以根本智的力量生起,與梵行清淨、般若智慧的屬性相契合。
妙德圓滿神亦稱為『嵐毘尼林神』,『嵐毘尼園林』是世尊的出生地,妙德圓滿神住於此地,見證世尊如何來到世間,意味著這一位行法到達無上正覺在世間的呈現處,明瞭無上正覺在世間如何如實呈現。
接下來是善財童子受善知識教,往詣第九地位善知識處,經文是這樣:
【漸次遊行,至嵐毘尼林,周遍尋覓彼妙德神,見在一切寶樹莊嚴樓閣中,坐寶蓮華師子之座,二十億那由他諸天恭敬圍繞,為說菩薩受生海經,令其皆得生如來家,增長菩薩大功德海。
善財見已,頂禮其足,合掌前立,白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能知菩薩云何修菩薩行、生如來家、為世大明?】
『園林』是指自性智慧的具體顯現,即生生不息無有窮盡的生命體驗;『樓閣』是指智慧應用不是表淺零散的,而是綜合性、系統性、整體性的。經典中講到諸佛世間的很多園林道場、亭臺樓閣皆莊嚴美好,即是此意。『嵐毘尼』是悉達多太子的出生地,意喻到達釋迦牟尼佛無上正覺在世間的出生地,亦即到達別教菩薩無上正覺的出生地。
『寶蓮華師子之座』對應華藏世界所有法,最終指向菩提場會華藏世界海;『二十億那由他』是法數,代表性相、體用、染淨、根本智與差別智等分別二法悉皆平等,各以十波羅蜜的形式生起作用,即成二十法,此二十法復又繼續生起無量法,總合在一起即是華藏世界海。世尊逝多林本會中的『大莊嚴重閣』,其核心意義亦與此相同。
針對善財童子的問題,妙德圓滿神演說菩薩十種受生藏:
【彼神答言:善男子!菩薩有十種受生藏,若菩薩成就此法,則生如來家,念念增長菩薩善根,不疲不懈,不厭不退,無斷無失,離諸迷惑,不生怯劣、惱悔之心,趣一切智,入法界門,發廣大心,增長諸度,成就諸佛無上菩提,捨世間趣,入如來地,獲勝神通,諸佛之法常現在前,順一切智真實義境。何等為十?一者,願常供養一切諸佛受生藏;二者,發菩提心受生藏;三者,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
佛子!若菩薩摩訶薩,於此十法修習增長圓滿成就,則能於一莊嚴中,現種種莊嚴;如是莊嚴一切國土,開導示悟一切眾生,盡未來劫無有休息;演說一切諸佛法海種種境界、種種成熟,展轉傳來無量諸法;現不思議佛自在力,充滿一切虛空法界;於諸眾生心行海中而轉法輪,於一切世界示現成佛,恒無間斷;以不可說清淨言音說一切法,住無量處通達無礙;以一切法莊嚴道場,隨諸眾生欲解差別而現成佛,開示無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間……
善男子!菩薩具此十法,生如來家,為一切世間清淨光明。善男子!我從無量劫來,得是自在受生解脫門。】
『菩薩十種受生藏』依十波羅蜜行法生起,是十波羅蜜在第九地位的具體呈現,總合了初住位以來的所有行法,即包括德雲比丘『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以來的所有成就。此『十種受生藏』在一切法中廣泛生起所帶來的生命體驗,即是菩提場會華藏世界海的無量諸佛世界。
修行者需要明瞭行法實踐的根本原則,即本然存在、普遍存在的一切法即是如來法身世間的一切法,是自性根本智所生;娑婆世界、極樂世界、華藏世界海中的諸佛世界,是如來法身世間在眾生生命中的具體呈現。眾生種性不同,所居世界即不相同,並非在此一切法之外,別有一個如來法身世間。任何基於異身、異時、異處的行法理念,說到底,皆是世間凡夫地法,而非佛教行法。
凡夫種性於三界中受生是出於『被動接受』業力的牽引,即受貪、瞋、癡、慢等生死煩惱習氣的束縛和影響,不能自在解脫。『自在解脫』是指能夠以『自我』因素的覺悟和反思,對一切法生起如實見、如實知,能夠生起符合生命解脫的分別、選擇和判斷,自我主導生命的方向。菩薩受生則是指以智慧力『自發主動』地入一切法中,生起行法實踐,獲得生命體驗,在生命活動中行法精進、善根增長,證得諸佛無上正覺。
凡夫外道、二乘聲聞、共法別教基於染淨分別取捨生起行法實踐,只能得世間法清淨,而不能得究竟的生命解脫。菩薩以智慧力入生死法界而不受生死法界的束縛和影響,於一切法中自在受生,帶來理性、莊嚴、喜悅的身心覺受,菩薩以此獲得究竟生命解脫。
『以不可說清淨言音說一切法,住無量處通達無礙』包括兩個方面含義:一是於本然存在、普遍存在的一切法生起梵行清淨的、總體的生命體驗,此即到達『盡虛空』一切法;二是以道種智行法自覺生起對一切法的如實知、如實體驗,到達無功用行的行法階段,到達一一法盡無餘,此即到達『遍法界』一切法。修行者以這樣的行法實踐得佛種性、生如來家。
菩薩十種受生藏是從行法理論的角度說,接下來是從菩薩受生藏行法實踐具體呈現的角度說。經文是這樣:
【善財白言:聖者!此解脫門境界云何?答言:善男子!我先發願:願一切菩薩示受生時皆得親近;願入毘盧遮那如來無量受生海。以昔願力,生此世界閻浮提中嵐毘尼園,專念菩薩何時下生;經於百年,世尊果從兜率陀天而來生此。時,此林中現十種相。何等為十?一者,此園中地忽自平坦,坑坎、堆阜悉皆不現;二者,金剛為地,眾寶莊嚴,無有瓦礫、荊棘、株杌;三者,寶多羅樹周匝行列,其根深植至於水際……】
『境界云何』是指當下所呈現的生命體驗,而『往昔成就本事』則是指生命體驗的模式如何建立、力量如何生起。
『發願』是深刻而主動的作意生起,依於梵行清淨,有明確的目標和達成目標的實踐規劃,能令道種智行法深刻、穩定、持續地拓展和延伸。明確的目標和『深刻、穩定、持續』的道種智行法會帶來長期穩定而喜悅的生命體驗。如向所言,無上正覺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理論化、系統化的思想體系,涵蓋生命中的所有法,修行者通過行法實踐專注於構建思想體系的過程,能帶來自發穩定的、喜悅的身心覺受,能遠離其它一切法帶來的束縛和影響。
『生此世界閻浮提中嵐毘尼園』,首先意味著對釋迦牟尼佛的皈依,表明生命解脫是依佛陀的行法理論與行法次第獲得;其次意味著第九地位從以往諸夜神所代表的一切法生起的力量,逐漸轉變到一切法呈現的力量。『一切法生起的力量』中蘊含了別教菩薩對行法實踐審核的過程,而『一切法呈現的力量』則代表逐漸止息這種審核的過程。一切法的存在本身以及對一切法的體驗本身,即是自性地無上智慧,眾生眼中的娑婆世間一切法皆是無上正覺成就地的一切法。
妙德圓滿神將世尊從兜率天下降,直到摩耶夫人在嵐毘尼園誕生太子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按照『佛法僧』三個因素分別生起演說:
第一個階段,世尊從兜率天下,嵐毘尼園中生起十種相。
第二個階段,摩耶夫人出迦毘羅城,入此園林,林中現十種光明。
第三個階段,摩耶夫人坐於畢洛叉樹下時,現菩薩將欲誕生十種神變。
三個階段之後,菩薩其身誕生世間。不但此世間如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四天下閻浮提內嵐毘尼園中』乃至『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剎』亦是如此,皆有如來示現受生,『如是念念,常無間斷』。
三個階段中各自的十種相是按十波羅蜜的行法模式生起的,是十波羅蜜行法的具體顯現,兩層演說總合在一起意味著依『佛法僧』三個因素、以十波羅蜜行法模式生起無量法。這種演說表明菩薩行法不是直觀而簡單的行為上的生起,而是通過甚深微細循序漸進的觀察思惟,如實見、如實體驗身心覺受如何生起。如果修行者能以這樣的模式到達生命中的任一法,此即自性地無上正覺菩薩在這一法中降生,這一法即生命中的嵐毘尼園。
這當中的『摩耶夫人』是一個重要因素。摩耶夫人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其『出迦毘羅城』、『入嵐毘尼園』、『坐於畢洛叉樹下誕生太子』,表明這是能將以往所有行法總合在一起,並生起無上正覺入世間呈現的核心因素。雖然第九地位妙德圓滿神不是摩耶夫人,但已能夠見證世尊從兜率天下、摩耶夫人誕生太子的過程,意味著第九地位比以往行法更加靠近無上正覺成就的本體。修行者欲要成就究竟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需要在生命本體生起一切法的模式上到達與世尊同等的成就地。
在八十華嚴中,接下來是善財童子詢問善知識往昔成就本事,而在四十華嚴中,此處還有一段經文。善財童子的問題是『菩薩云何住最後身,要生於此大族姓中?』妙德圓滿神依此生起論義,包括云何是菩薩異熟因果、云何是福德因果、云何是智慧因果等。
『異熟』是指從『因』向『果』流轉有一個過程,過程之後『果』才會呈現。『異熟』並不是指基於色身生滅的異身、異時、異處的成就理念,並不是這輩子種因,下輩子得果,不是這樣!起心動念是『因』,遇緣之後帶來具體的身心覺受是『果』。
為什麼經典中的諸佛世界皆與娑婆世界有空間上的距離、修行者成就無上正覺與當下有時間上的距離?為什麼阿彌陀如來的極樂世界在『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此等皆是從道種智行法的角度說的,表明要從娑婆世界成就到極樂世界、諸佛世界,眾生需要有種性的改變,需要智慧增勝、行法精進,要有一個道種智行法不斷積累的過程。行法實踐的成就『果』是在過程中呈現出來,在生命活動中呈現出來,而不是捨離行法實踐的過程從天而降。換句話說,太子從出生到住於世間、成就無上正覺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即有一個從初發心到行法實踐、再到成就無上正覺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自然獲得。其餘部分,隨文可知,不作銷文。
接下來是善財童子詢問善知識往昔行法成就本事,經文是這樣:
【時,善財童子白彼神言:大天得此解脫,其已久如?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劫,復過是數。時,有世界名為普寶,劫名悅樂,八十那由他佛於中出現;其第一佛,名自在功德幢,十號具足。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妙光莊嚴;其四天下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須彌莊嚴幢;其中有王,名寶焰眼;其王夫人,名曰喜光。善男子!如此世界摩耶夫人,為毘盧遮那如來之母;彼世界中喜光夫人,為初佛母,亦復如是……】
第九地位善知識成就本事中,有一些關鍵因素可以幫助解讀:乃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劫,復過是數,有世界,名『普寶』;劫名『悅樂』;第一佛名『自在功德幢』;有四天下,名『妙光莊嚴』;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須彌莊嚴幢』;有王,名『寶焰眼』;其王夫人,名『喜光』,為初佛母;喜光夫人將欲誕生菩薩時,與二十億那由他采女詣金華園;園中有樓,名『妙寶峰』;其邊有樹,名『一切施』;菩薩出生後,諸天王眾持香水為其洗沐;時有乳母,名『淨光』,侍立其側;菩薩沐浴之後,於是諸天授與乳母,乳母以此得菩薩普眼三昧,普見十方無量諸佛,復得『菩薩於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見一切佛乘本願力受生自在,此『淨光乳母』即當下妙德圓滿神。
『過億佛剎微塵數劫,復過是數』代表超越性相、理事、體用等無量分別二法,到達此一切法的本體,即到達自性根本智,這種說法對應法數中的『二十』、『二十一』。差別智行法是生死法界中的行法,即別教菩薩法身世間行法,根本智行法是圓教菩薩如來法身世間行法,修行者只有到達根本智行法階段,才能究竟到達如來法身世間。
在經典中,法數『二十』具有特別意義,是自性一法生起無量法的最初一步。在菩提場會《世主妙嚴品》的經首中,世尊在摩竭提國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有普賢菩薩等二十菩薩圍繞生起,即代表了法數『二十』的核心意義;《華藏世界品》中的中央香水海有二十層,以此為核心圍繞生起十方無量世界,亦代表以法數『二十』為核心生起無量法;在普光明殿妙覺位《離世間品》中,普慧菩薩生起兩百問、普賢菩薩生起兩千酬答,亦是法數『二十』的具體呈現。另外,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的初住位德雲比丘生起『二十一』種念佛門;第九地位這一參之初,妙德圓滿神坐寶蓮華師子之座,『二十億那由他諸天恭敬圍繞』,以及在往昔成就本事中,喜光夫人將欲誕生菩薩時,『與二十億那由他采女詣金華園』等,皆是此類,與『過億佛剎微塵數劫,復過是數』的核心意義相同。
四十華嚴中的『八十億那由他佛於中出現』是指根本智以四智法的形式顯現,每一法的顯現中皆具性相、理事、體用的分別,每一分別皆能以十波羅蜜行法如實知、如實體驗,即以法數『二十』為核心繼續生起無量法,此等總合為一即成為以根本智生起『八十億那由他』無量法。無量法中的一一法生起模式不同,如實知、如實體驗一切法的行法實踐即不相同,因此,有『八十億那由他』諸法生起,即有等同數量的佛出現。最終此『八十億那由他』無量法指向《華藏世界品》中華藏世界海的一切法。
妙德圓滿神往昔為淨光乳母,見證太子出生,能夠親近和照顧太子,在其未成年時,養育其肉身,與之相伴守護,不相捨離。儘管乳母與太子的關係超乎一般,比一般人更靠近太子,然而與第十地位釋女瞿波、初等覺位的佛母摩耶夫人相比,乳母與太子並非親屬關係,與太子的基因不同,亦非能與太子終生相伴。
如果對比第八地位善知識往昔成就來看,第八地位大願精進力夜神得太子種性,具有成就無上正覺的種性和力量,但太子是由父母所生,太子的基因來自父母,太子本身是以他為因,而非以自為因。此意味著雖然第八地位行法到達入滅盡定行法階段,但總體上依然處於別教菩薩道種智行法階段,並未到達『父母未生之前』的成就地,即並未究竟到達能夠出生道種智行法的根本智行法階段。
換句話說,以太子的種性和力量可以到達別教菩薩無上正覺,乃至安住如來法身世間,但並未到達如來地普賢菩薩法界,並未到達能夠出生如來法身世間一切法的成就地。修行者欲要到達如來地無上正覺,就要證得『能夠出生』太子種性和力量的成就地,即證得太子『父母未生之前』的、能夠出生太子所有因素的成就地。
【上一講】 【下一講】
華嚴七十講 音頻下载
華嚴七十講 音頻文檔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