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講
相 關:入法界品·五十三參之三地位、四地位 關鍵字:喜目觀察眾生夜神住菩提樹王道場右邊、右旋模式、從善知識『身』出無量法、十地位善知識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地位行法核心因素、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於兩眉間放大光明、十地位將一切分別對立總合為一、須彌山頂體驗模式、夜神演說過去成就本事
上次講到五十三參的第二地位普德淨光主夜神,得『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對應初發心階段『佛法僧』三個因素中『法』的因素,從中可以體會佛教中禪定所代表的意義。
這一參的末後是普德淨光主夜神向善財童子推薦參訪第三地位善知識喜目觀察眾生夜神,經文是這樣:
【善男子!去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有一夜神,名喜目觀察眾生。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第三地位發光地是十地位初發心階段『佛法僧』中『僧』的因素,是十波羅蜜中的第三位行法,與第三住位善住比丘、第三行位具足優婆夷、第三迴向位無上勝長者、第三等覺位遍友童子師對齊。四十華嚴中的善知識名譯作『喜目觀察一切眾生主夜神』,住處名譯作『菩提樹王道場右面』。『喜目觀察』是從以智慧力如實知、如實體驗一切法的角度說。
『去此不遠』是相對第二地位善知識住處來說,表明二者毗鄰相望。雖然二者同住『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符合十地位行法的核心屬性,但因為在別教菩薩行法階段,二者在行法模式上並非究竟等同一體。
『菩提树王道場』即『菩提場』;『菩提樹』即身心覺知的一切法,『菩提樹王』即生命中的『自我』因素。生命中的一切法圍繞『自我』因素生起,此即『菩提樹王』,即經典中的釋提桓因、天帝釋、能天主、第七識等,這是生命本有的『自我』因素。相比而言,雖然『善財童子』亦是指生命中的『自我』因素,但詳細來講,『善財童子』是指『自我』因素中的覺悟力量。『菩提樹王』是從生命本有的『自我』因素種性成就的角度說,『善財童子』是從『自我』因素的覺悟和體驗呈現的角度說。
『右』代表順法,即善用心、善思惟所在處。『善』是指符合般若智慧的種種屬性,符合梵行清淨,乃至符合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佛教中很多說法皆以『右旋』模式演說,這種模式的演說在《華嚴經》中亦非常普遍。比如《華藏世界品》中的十方世界生起、十信位與三賢位中的十方菩薩雲集等等,皆是『右旋』模式的演說;再比如世尊於佛母的『右脇』而生、入滅時『右脇而臥』、大眾右繞於佛等等,亦是此類。
善財童子受第二地位普德淨光主夜神之教,嚮往參訪第三地位善知識,即詣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接下來經文是這樣:
【見彼夜神在於如來眾會道場,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入大勢力普喜幢解脫,於其身上一一毛孔,出無量種變化身雲,隨其所應,以妙言音而為說法,普攝無量一切眾生,皆令歡喜而得利益。所謂:出無量化身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說諸菩薩行檀波羅蜜,於一切事皆無戀著,於一切眾生普皆施與;其心平等,無有輕慢,內外悉施,難捨能捨。
又出等眾生數無量化身雲,充滿法界,普現一切眾生之前,說持淨戒無有缺犯,修諸苦行皆悉具足,於諸世間無有所依……】
『大勢力普喜幢解脫』即金剛種性智慧解脫,能以廣大智慧力降伏一切世間法,是指根本智力量平等自在生起,帶來廣大普遍的莊嚴和喜悅的生命體驗;『身』能總持一切法,是指根本智總持力在這一位行法中的總的顯現;『雲』是指一切法生起的力量;『無量種變化身雲』是指依根本智總持力生起的無量差別智生命體驗的力量。
從『出無量化身雲』到『出無量種眾生身雲』,一共十一種雲,前十種是指生起無量十波羅蜜行法,末後一種是指生起身心體驗中的無量眾生,包括色究竟天、善現天乃至地神、水神等十四類眾生身雲。此十一種雲皆從善知識『身上一一毛孔』中出,『以種種聲』演說喜目觀察眾生夜神『從初發心所集功德』以及『從初發心所集功德相續次第』,即演說善知識的十波羅蜜行法,以及十波羅蜜行法所集功德相續次第。四十華嚴中的經文順序與八十華嚴中的略有不同,但大義相同。
從善知識『身』中出一切法的演說模式在『第六住位』般若波羅蜜行法中即已出現,海幢比丘住『閻浮提畔遍無垢住處』,善財童子『見其在經行地側結跏趺坐,入于三昧,離出入息,無別思覺,身安不動』,從足下、兩膝乃至頂上出十四類眾生。第六住位是菩薩四位行法階段中『精進修』階段的成就位。
雖然五十三參善知識代表根本智在不同行法位次中所帶來的總體的生命體驗,但對比而言,海幢比丘住『閻浮提畔遍無垢住處』,『入于三昧,離出入息,無別思覺,身安不動』,從『身』中出一切法,是從第六住位以般若智慧如實見一切法的角度說,證諸法空,止息個體知識、經驗和體驗的束縛和影響,沒有無上正覺成就相;喜目觀察眾生夜神住『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善財童子見彼夜神『在於如來眾會道場,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入大勢力普喜幢解脫,於其身上一一毛孔,出無量種變化身雲』,則是從以智慧力生起行法實踐與生命體驗的角度說,善知識『在於如來眾會道場,坐蓮華藏師子之座』,意味著已經到達金剛種性智慧地,具備無上正覺成就相。第三地位是菩薩四位行法階段中『初發心』階段的成就位。
需要再強調的是,海幢比丘與喜目觀察眾生夜神皆非生命之外獨立的個體,而是從一念生起到生命體驗呈現過程中的兩個階段。五十三參行法闡述的是從根本智總持力到差別智體驗生起的過程,這個過程分成五十三個階段而在一念中完成,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即是以『自我』因素如實知和如實體驗一切法生起的各個階段,此即入法界行法。『法界』即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一切生命體驗;『入法界』即是以自覺悟力如實知此生命中的一切法、如實體驗此一切法如何生起和流轉。
從第六住位『如實見』一切法到十地位『如實體驗』一切法之間,即十行位、十迴向位,行法實踐升進的過程表明智慧力如何於一切法中到達生命體驗。其中第九住位中有十四類眾生『於虛空中』現身作證;初行位中無量眾生於善知識前後圍繞;第二行位中此諸眾生知善知識住處;第三第四行位中善知識出生一切資生之具,令一切大眾悉皆滿足;第六行位中善知識以智慧力了知一切眾生疾病,為諸眾生說法療治;第七行位中以智慧力如實管理此一切法;第十行位中以方便力示現一切眾生同類身形,為其說法自在無礙;乃至到達第十迴向位安住地神以足按地,無量寶藏自然踊出,明瞭一切身心體驗皆自性所生,當下的一切法中即是無上正覺成就處。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根本智總持力如何一步步轉變為差別智生起的力量,再從這種力量如何一步步轉變到具體的身心體驗。這個過程就好比構建一幢大廈,從最初的一念,經歷種種設計規劃,最終才有大廈現前。
『蓮華藏師子之座』中的『蓮華藏』是指身心覺知的一切法所帶來的總體的生命體驗,『師子座』即根本智所生一切法、身心覺知的一切法、如來藏一切法,亦即無上正覺成就處的一切法。簡單來說,修行者證諸法空得無生忍,以行法實踐安住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中,此一切法即稱為『師子座』;修行者證諸法不空得無生法忍,到達普賢菩薩法界,即到達華藏世界,此一切法即稱為『蓮華藏』。比如,第四住位彌伽長者於達裡鼻荼國自在城市肆中,即『坐於說法師子之座』,說『輪字莊嚴法門』;第七行位無厭足王,『在於正殿,坐師子座,宣布法化,調御眾生』。
在不同行法次第中,身心覺知的一切法帶來的生命體驗各不相同,因此『師子座』的詳細名號亦不相同。比如,第八行位大光王住妙光城中,即『坐如意摩尼寶蓮華藏廣大莊嚴師子之座』;第九行位不動優婆夷住安住王都,即『坐於龍藏師子之座』;第四迴向位師子頻申比丘尼於輪那國迦陵迦林城,住勝光王之所捨施日光園中,園中樹下敷『蓮華藏師子之座』等無量師子座,名號各不相同,一一座各有百千寶師子座周匝圍繞。
普光明殿諸會中關於『師子座』的說法亦有很多,比如十信位《如來名號品》中,十方雲集菩薩隨所來方,各化作『蓮華藏師子座』;十住位《須彌頂上偈讚品》中的十方菩薩,各化作『毘盧遮那藏師子座』;十行位《夜摩宮中偈讚品》中的十方菩薩,各化作『摩尼藏師子座』;十迴向位《兜率宮中偈讚品》中的十方菩薩,各化作『妙寶藏師子座』等。從師子座的不同名稱,即可知此一位行法的核心成就所在。
除『師子座』外,隨行法次第不同,經典中還有真金座、金剛座、蓮華座等不同說法,比如在第七住位,休捨優婆夷『具大人相坐真金座』;在第七行位,眾人告善財童子無厭足王『坐師子座』,善財童子見善知識『坐那羅延金剛之座』;在第七迴向位,觀自在菩薩於偈頌中有言『常以勇猛自在心,坐此寶石蓮華座』;在第五地位,寂靜音海主夜神『坐摩尼光幢莊嚴蓮華座』,以及在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在於毘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前,坐蓮華藏師子之座』等等,其中真金座、金剛座、師子座是從無上正覺智慧成就的角度說,蓮華座是從無上正覺身心體驗的角度說。
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是於『菩提場中』的『如來眾會道場,坐蓮華藏師子之座』,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是於『毘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前,坐蓮華藏師子之座』,雖然二者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但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是在別教菩薩的普賢菩薩法界,強調以差別智的行法精進到達一一法盡無餘,第五十三參中的普賢菩薩則是在如來地的普賢菩薩法界,強調以根本智總持力無加行力生起行法實踐到達一切法盡無餘。
結合普光明殿行法理論,十地位十參的部分核心因素如下:
『隨其所應,以妙言音而為說法』是指依根本智所生的普遍存在的一切法,隨眾生差別智力量現前,亦即對一一法的關注力現前,而帶來報身世間具體的生命體驗。『妙言音』是指一切法在報身世間所呈現的個體知識、經驗和體驗,乃至如來法身世間的一切法如實呈現,並非限於語言、文字、思惟中存在的語言音聲;『妙』是指基於自性根本智無加行力生起;『說』一方面是指如實知一切法,另一方面是指生命體驗的呈現。
『出無量種變化身雲』與『隨其所應,以妙言音而為說法』是體用、性相、空有等兩部分總合為一的演說模式,與《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說法是同樣模式。『出無量種變化身雲』是從自性本體的角度說,『隨其所應,以妙言音而爲說法』是從本體顯現的角度說,善知識身所出生的十種雲皆是這種演說模式。
善財童子見聞從善知識身生起無量法,如實知善知識所成就『菩薩不思議大勢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脫』,繼續詢問善知識往昔行法,喜目觀察眾生夜神即以偈頌演說過去從初發心以來供養百佛成就本事,經文是這樣:
【爾時,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以頌答曰:
我念過去世,過於剎塵劫,剎號摩尼光,劫名寂靜音。
百萬那由他,俱胝四天下,其王數亦爾,各各自臨馭……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時轉輪聖王,名十方主,能紹隆佛種者,豈異人乎?文殊師利童子是也!爾時夜神覺悟我者,普賢菩薩之所化耳!我於爾時為王寶女,蒙彼夜神覺悟於我,令我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自從是來,經佛剎微塵數劫,不墮惡趣,常生人天,於一切處常見諸佛,乃至於妙燈功德幢佛所,得此大勢力普喜幢菩薩解脫,以此解脫如是利益一切眾生。】
偈頌代表理性、莊嚴和喜悅的生命體驗。此段偈頌分為三部分:
第一,從『我念過去世,過於剎塵劫,剎號摩尼光,劫名寂靜音』至『我從此初發,最上菩提願,往來諸有中,其心無忘失』講述最初如何成就發菩提心,其中講到轉輪聖王,名十方主,『其身甚微妙,三十二種相,隨好以莊嚴』,即文殊師利童子,表明此即普光明殿十信位在生命體驗中的呈現。『我時為寶女,具足梵音聲,身出金色光,照及千由旬』,此即十住位在生命體驗中的呈現,包含第十住位慈行童女的成就模式。『一萬主夜神,共在空中住,讚歎佛興世,同時覺悟我』,此即普賢菩薩法界的一切法在生命體驗中的呈現,意味著所有行法皆依普光明殿的一切法生起。
第二,從『從此後供養,十億那由佛,恒受人天樂,饒益諸群生』至『如是等諸佛,我悉曾供養』講述初發心之後供養百佛,亦即以供養百佛的形式生起十波羅蜜行法。
第三,從『次有佛出現,名為功德幢;我為月面天,供養人中主』至末後,是前兩部分的拓展與延伸,將十波羅蜜行法總合為一,到達普賢菩薩法界;『佛子我爾時,得入普賢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別門』表明修行者以十波羅蜜行法到達普賢菩薩法界。不論站在喜目觀察眾生夜神的角度說,還是站在普光明殿行法理論的角度說,此普賢菩薩法界即金剛幢菩薩、金剛藏菩薩所生起的法界,即別教菩薩十地位行法中的普賢菩薩法界,非等妙覺位根本智行法中的普賢菩薩法界。《覺悟華嚴經·綱要》中已經對偈頌的結構做了劃分,可以參考。
不同行法階段的成就核心不同,十住位是以在一切法中證諸法空得無生忍為核心,『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具體表現形式即是善知識經行,即『晝夜六時,思惟妙法』。十行位是以生起菩薩善思惟,如實明瞭世間一切法為核心,修行者以『菩薩善思惟』得無上正覺成就相:皮膚金色、頂有肉髻、七處平滿、胸標卍字等等,乃至為世間王,坐金剛座,住妙光城,成就知一切眾生十種智。十迴向位是以入一切法中生起智慧應用為核心,如實體驗一切法生起處即智慧光明所及之處,以此到達別教菩薩金剛種性智慧地。十地位是以智慧力生起行法實踐和行法體驗為核心,智慧與行法實踐、行法體驗總合為一,生起別教菩薩普賢菩薩法界,於一切法中坐『師子座』,成就無上正覺。
不同行法階段的成就核心不同,表現出的行法體驗亦不相同,此意味著修行者在審核行法實踐時,必須放在具體的行法位次中,根據行法理論做出判斷,要在生命體驗中準確獲得,而不是停留在某一種固定的概念中,遠離生命體驗。比如要證四禪四果,就必須明瞭它們在不同的行法階段中的標準和行法體驗如何,才能做出準確判斷。
『十方諸佛世界』不是靠色身往來可以到達,而是靠在行法實踐中建立起與十方諸佛同樣的智慧應用,獲得同樣的生命體驗來到達。與十方諸佛具有同樣的生命體驗,即是到達十方諸佛世界。
接下來是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推薦善財童子參訪第四地位善知識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經文是這樣:
【善男子!此眾會中,有一夜神,名普救眾生妙德。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入菩薩行、淨菩薩道?】
第四地位焰慧地是十地位精進修階段中的第一位行法,是十波羅蜜中的第四位精進波羅蜜行法,與第四住位彌伽長者、第四行位明智居士、第四迴向位師子頻申比丘尼、第四等覺位的善知眾藝童子對齊。
在四十華嚴中,第四地位善知識名譯作『普救護一切眾生威德吉祥主夜神』,住處為『此如來大眾會中』,即菩提場的如來大眾會中。
『焰慧地』是指以智慧增勝、行法精進入一切法中,無有窮盡。修行者在凡夫外道、二乘聲聞、共法別教中,受一切法生死壞滅的束縛和影響,以『被動地』遠離一切法、遠離諸法因緣來止息這種束縛和影響;而菩薩種性的修行者則以住一切法中,以智慧力和行法精進力『主動地』生起一切法來止息一切法生死壞滅帶來的束縛和影響。
善財童子成就第三地位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教,行法精進,往詣第四地位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經文是這樣:
【時,彼夜神為善財童子示現菩薩調伏眾生解脫神力,以諸相好莊嚴其身,於兩眉間放大光明,名智燈普照清淨幢,無量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一切世間。照世間已,入善財頂,充滿其身……】
這是五十三參中第一次提到善知識『眉間放光』,代表將性相、理事、體用、空有、凡聖、虛妄與真實、根本智與差別智、諸法空與諸法不空等一切分別對立總合為一,逐漸開啟根本智行法模式,到達《心經》所言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成就地,生起金剛種性的行法實踐,亦即開啟普賢菩薩法界的行法實踐與行法體驗。
換句話說,當修行者如實知、如實體驗自性根本智力量普遍到達身心覺知的一切法時,或者說如實知、如實體驗身心覺知的一切法即自性根本智所生時,無有染淨分別取捨的束縛與干擾,這種如實知、如實體驗即自性地中的『兩眉間放光』。普救眾生妙德夜神並非生命體驗之外的個體,而是能帶來十地位生命體驗的自性根本智的力量顯現。
在普光明殿住行向地四位行法中,世尊在十住位『兩足指』放光,在十行位『兩足上』放光,在十迴向位『兩膝輪』放光,而到達十地位時,世尊『眉間』出清淨光明,代表十地位要將一切分別對立總合為一。
『足』代表不離一切法大地,而能支撐全身;『佛足』是指無上正覺的發起處,修行者從此處生起行法實踐,才能最終到達無上正覺。修行者在十住位時證諸法空得無生忍,入阿鞞跋致地,才是真正發起菩提心,此即自性中的『佛足』放光,如第七住位休捨優婆夷所言:『其有眾生得見我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不退轉。』『見善知識』即是證得善知識所教,如實知、如實體驗善知識行法。
將一切分別對立總合為一,並不意味著以無想定止息對一切法的覺知觀察、思惟體驗,止息對一切法的分別、選擇和判斷,而是如實知一切法隨緣不同,帶來不同的生命體驗;從以無生忍所到達的梵行清淨,轉變為以無生法忍所到達的梵行清淨,從生諸佛家的生命體驗轉變到生如來家的生命體驗。
如向所言,修行者從初發心到如來地,要在三個位次上證得與諸佛同等:在第七住位證諸法空得無生忍、在第八地位證諸法不空得無生法忍、在等妙覺位證如來種性『身語意』業入滅盡定,每個階段所證皆包含之前的所有法。換句話說,即便是第一階段在第七住位證諸法空得無生忍,亦是將凡夫外道、二乘聲聞、共法別教中的染淨分別取捨模式的行法,轉變到空有模式的行法,要包含生命中的所有法,對共法別教來說,此即到達登地位。染淨分別取捨模式下的行法不能到達見性位,不能證諸法空得無生忍,即不證菩薩道種智、不證法身、不入法界、不能證得無上正覺。簡單來說,『無上』是指止息染淨分別取捨,得梵行清淨,包含所有法。
『地』能總持一切法、出生一切法,而不是只總持一切法中的一部分。佛教中講的『如來藏』即是指生命中一切法的普遍存在,『普遍存在』是從本體的角度說;而染淨分別對立的一切法,娑婆世界、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等一切法,則是從生命參與、生命體驗的角度說。修行者證諸法空得無生忍之前,『如來藏』一切法所帶來的生命體驗即娑婆世界;到達第七住位證諸法空得無生忍之後,此一切法帶來的生命體驗即極樂世界;當到達第八地位證諸法不空得無生法忍以後,乃至到達等妙覺位,『如來藏』一切法所帶來的生命體驗即華藏世界,即『蓮華藏』一切法。
生命體驗是在行法實踐過程中,逐漸從娑婆世界轉變到極樂世界和華藏世界。佛教中亦講到阿賴耶識中的一切法,從出於本體的一切法普遍存在的角度講,『如來藏』一切法即阿賴耶識中的一切法;但從生命體驗的角度講,修行者至少要到達證諸法空得無生忍、在一切法中得梵行清淨,亦即到達轉八識成四智的行法階段,才能逐漸體會『如來藏』一切法。
如何才能到達登地位的『於兩眉間放大光明』?修行者不但要在一切法、一切生命體驗中證諸法空得梵行清淨,也要在證諸法空得梵行清淨中如實知、如實體驗一切法,要将一切法的普遍存在與生命體驗總合為一。
從證諸法空的角度講,也就是從止息自我知識、經驗和體驗的束縛與影響的角度講,須彌山頂即自性覺悟的發起處,即經典中的世尊『兩足』放光處;但如果從證諸法不空的角度講,從生命活動參與的角度、從自我知識、經驗和體驗參與的角度講,須彌山頂則意味著以智慧力如實知、如實體驗一切法,此須彌山頂即是『佛頂』,亦是世尊的『眉間』放光處,須彌山以下的一切法即菩薩證得無生法忍時的一切法。所以,須彌山頂不是時間空間中的某個固定處所,而是對一切法的體驗模式,以任何一種模式包含此一類的所有法,這種模式所在處即這一類法的須彌山頂。這一切法是佛足放光處,還是佛頂眉間放光處,要看以怎樣的行法模式來判斷,要看在哪一個行法階段。
第四地位的善知識眉間放光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從三賢位的成就中不斷積累而來:第四迴向位的師子頻申比丘尼『放大光明,普照其園眾會莊嚴』;第五迴向位的婆須蜜多女『從其身出廣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宮殿』;第七迴向位的觀自在菩薩『放閻浮檀金妙色光明,起無量色寶焰網雲,及龍自在妙莊嚴雲』;第八迴向位的正趣菩薩於其身中『放大光明,映蔽一切』;第十迴向位的安住地神等百萬地神『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普令大地同時震吼』等。善知識放光逐漸精進擴大,最終才到達第四地位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於兩眉間放大光明……無量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一切世間』,到達普賢菩薩法界。
第七迴向位之前的善知識放光範圍逐漸擴大,但所放光明與善財童子的生命體驗無關;第七迴向位觀自在菩薩放光『以照善財』;到達第四地位時,善知識眉間放大光明,此光明能『入善財頂,充滿其身』,超越了三賢位的諸位善知識放光。
雖然這段經文只講到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兩眉間放大光明,但從之後善財童子演說的偈讚中可知,善知識所放光明更加廣大,並且能於十方世界現化種種身,普現眾生前,經文是這樣:
【我見尊妙身,眾相以莊嚴;譬如空中星,一切悉嚴淨。
所放殊勝光,無量剎塵數;種種微妙色,普照於十方。
一一毛孔放,眾生心數光;一一光明端,皆出寶蓮華;
華中出化身,能滅眾生苦;光中出妙香,普熏於眾生;
復雨種種華,供養一切佛。
兩眉放妙光,量與須彌等,普觸諸含識,令滅愚癡闇。
口放清淨光,譬如無量日,普照於廣大,毘盧舍那境。
眼放清淨光,譬如無量月,普照十方剎,悉滅世癡翳。
現化種種身,相狀等眾生,充滿十方界,度脫三有海。
妙身遍十方,普現眾生前,滅除水火賊,王等一切怖。】
在菩薩道種智行法中,修行者的一切智慧、一切生命解脫都不是從外而來、從天而降,而是靠在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中不斷生起行法實踐,不斷調整和提高構建起來的。十地位諸參的經文普遍越來越廣大,演說越來越詳細,只有以這樣的行法實踐才能到達等妙覺位的根本智行法,到達如來座前普賢菩薩法界,最終到達菩提場會,生起廣大華藏世界。
接下來的經文是這樣:
【善財爾時即得究竟清淨輪三昧。得此三昧已,悉見二神兩處中間,所有一切地塵、水塵及以火塵,金剛摩尼眾寶微塵,華香、瓔珞、諸莊嚴具,如是一切所有微塵,一一塵中各見佛剎微塵數世界成壞,及見一切地、水、火、風諸大積聚……】
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眉間放光,『入善財頂,充滿全身』,善財童子以此得『究竟清淨輪三昧』。『悉見二神兩處中間』等是指善財童子以三昧力如實知、如實體驗行法實踐中的生命體驗逐漸擴大。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從一位善知識到下一位善知識,皆『一路南行』,即意味著行法實踐帶來的生命體驗不斷擴大,這種體驗於十地位中總合在一起。
此處的善財童子所見,包括地、水、火、風一切法如何生起,無量諸佛世界如何成就,一切世界如何呈現,一切眾生如何流轉等等,以及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於一切時一切處,隨諸眾生形貌、言辭、行解差別,『以方便力普現其前』,隨宜教化,常勤救護。
善財童子如實見善知識成就、演說偈頌之後,詢問善知識往昔成就本事,經文是這樣:
【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白普救眾生妙德夜神言:天神!今此解脫甚深希有!其名何等?得此解脫其已久如?修何等行而得清淨?
夜神言:善男子!是處難知,諸天及人、一切二乘所不能測。何以故?此是住普賢菩薩行者境界故,住大悲藏者境界故……,我承佛力,今為汝說。】
『佛力』即是自覺悟力,亦即般若智慧力,依根本智的力量生起;『今為汝說』一方面是指令善財童子如實知,另一方面是指令善財童子如實體驗。夜神以密法言說的方式演說往昔本事,意味著根本智的生命體驗現前,令『自我』因素對此一切法生起如實知、如實體驗。
善知識代表自性根本智所帶來的總體的生命體驗,十地位中的善知識往昔成就本事逐漸趨向菩提場會,是以基於根本智語言的密法言說來闡述無上正覺生命體驗如何生起。換句話說,無上正覺的一切法從菩提場生起,修行者以智慧力生起行法實踐,獲得自在解脫與無上正覺的生命體驗,最終亦回到菩提場中。或者説,菩提場即自性根本智的一切法所在處,修行者是以道種智行法在一一法中證得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最終以成就智慧增勝、行法精進的總持力回到根本智中。根本智語言是基於生命體驗的語言,即經典中的密法言說。
普救眾生妙德夜神首先演說往昔第一尊佛『普智寶焰妙德幢』的成就本事,其中一些關鍵因素如下:往昔無量劫前,有劫,名『圓滿清淨』;有世界,名『毘盧遮那大威德』,無量如來於中出現;此界東際輪圍山側,有四天下,名『寶燈華幢』,此四天下有無量諸王國土;此四天下閻浮提內,有一國土,名『寶華燈』;有轉輪王於中出現,名『毘盧遮那妙寶蓮華髻』,於蓮華中化生,具三十二相,王四天下;王有正妃,名『圓滿面』,皮膚金色,目髮紺青,言同梵音,身有天香,常放光明照千由旬;其有一女,名『普智焰妙德眼』;彼時城北有菩提樹,名『普光法雲音幢』,放寶光明,出妙音聲,說一切如來甚深境界;於彼樹前有一香池,名『寶華光明』;彼香池內有大蓮華,名『普現三世一切如來莊嚴境界雲』;須彌山微塵數佛於中出現,其第一佛,名『普智寶焰妙德幢』,於此華上,『最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千歲演說正法成熟眾生』。因為有些因素必須通過經文勾索才能看清其確切意義,所以會在後面相應章節中逐漸說明,此處不作贅述。
彼時,普賢菩薩『在彼輪王寶宮殿上虛空中住』,轉輪王、王妃及王女等以普賢菩薩為緣,得以見佛供養。王女『普智焰妙德眼』以身上諸莊嚴具持以散佛,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為王女說修多羅,名『一切如來轉法輪』,十佛剎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王女『聞此經已』,則得成就十千三昧門、三十種心、十種大願等。
【善男子!於意云何?爾時毘盧遮那藏妙寶蓮華髻轉輪聖王者,豈異人乎?今彌勒菩薩是。時王妃圓滿面者,寂靜音海夜神是,今所住處去此不遠。時妙德眼童女者,即我身是。】
儘管在三賢位諸參中多處提到普賢行法,但總體上皆以行法理念的形式出現,而不是以『普賢菩薩』的形式出現。『普賢菩薩』是從十地位開始出現在善知識往昔成就本事中,代表從十地位轉入普賢菩薩法界:比如,在初地位婆珊婆演底夜神往昔成就本事中,一切法雷音王佛於『城東寂住林』成等正覺,『廣為說諸佛功德自在神力、普賢菩薩所有行願』,令大王夫人法慧月發起無上正覺之心。『大王夫人法慧月』即婆珊婆演底夜神;在第三地位喜目觀察眾生夜神往昔成就本事中,『普賢菩薩』化作『一萬主夜神』令大王寶女見佛,發起無上正覺之心;在第四地位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往昔成就本事中,『普賢菩薩』化現妙身,端正殊特,放大光明,普照一切,『在彼輪王寶宮殿上虛空中住』,令轉輪王等一切大眾發菩提心,令大王之女『普智焰妙德眼』開悟成就如來所有願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從中可以看出『普賢菩薩』如何從初地位『令大王夫人發起無上正覺之心』的力量,到第三地位令大王寶女發無上正覺之心的『一萬主夜神』,再到第四地位『化現妙身、放大光明、普照一切』形式上的轉變,亦即如何從『無形無相被動宣說』到『化現妙身主動現前』形式上的轉變。
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演說第一佛『普智寶焰妙德幢』時期自成就本事之後,有世界,名『寶輪妙莊嚴』,有劫,名『大光』,有五百佛於中出現,夜神依十波羅蜜行法演說此世界中十佛時期自成就本事:
接下來夜神以偈頌形式演說百一十佛時期的自成就本事作為總結。
簡單來說,第一佛時期的轉輪王、王妃、妙德眼童女以及末後的十佛百佛自成就本事,包含了十信位、三賢位的所有行法。自性根本智所生普遍存在的一切法相對於差別智中的種種生命體驗來說,即無量劫前的無量世界所在;自性根本智中的種種生命力量,即往昔世界諸佛如來以及自成就本事,轉輪王、長者女、阿修羅王、龍王女等等,皆是生命中本有的力量所帶來的具體生命體驗,亦即根本智的力量顯現;修行者依此種種力量到達第四地位,證得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反過來說,修行者到達第四地位,即可示現無量眾生同類身,以無量身入一切世界的一切法中。
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的演說,意味著自性根本智因素以菩提場會《華藏世界品》的演說方式,即以一法生起十法、十法生起百法的方式,逐漸生起無量世界的無量法,當下即此無量法的總體呈現。這種演說所依據的力量,即是此夜神於一一如來所所得的『一切智光明』;其演說的過程,即是『現三世法界海,入一切普賢行』,此即契合『焰慧地』的行法核心。
從普光明殿行法理論來講,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的演說即是自性智慧在生命體驗中的呈現:出於本體、自內顯發、周遍完備,涵蓋生命中的所有法,並且夜神的演說,概念準確、次第清晰、系統完備。
明瞭這種密法言說之後即可了知,佛教最終是靠自我覺悟的力量生起行法實踐,在不斷地智慧增勝、行法精進的過程中證得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那種靠簡單快捷的修行方法即可一步到位,靠外來諸佛菩薩加持即可直接獲得生命解脫的想法,皆在民間信仰中。
【上一講】 【下一講】
華嚴七十講 音頻下载
華嚴七十講 音頻文檔下载